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14版
陕西高校校长的群体特征、成长路径及政策建议
系统内部的选拔,应更加注重从科研机构、研究所、实验室、教育行政部门等领域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视角的优秀人才,旨在引入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校长群体的阅历和视野,为高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提高校长队伍的人文素养,拓宽校长群体的国际视野
  大学校长不仅仅是领导者,更应该是教育家。大学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治理中。[1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大学校长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陕西省高校校长队伍的教育背景现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予以改进:第一,鼓励更多人文社科类人才加入校长队伍,提升校长群体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好引领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发展。第二,应向校长群体提供更多的海外游学机会,鼓励其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建立更广阔和丰富的社交网络,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此外,应将具有国际化视野作为校长遴选的重要标准之一,确保新选拔的校长具备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3、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推动高校可持续性发展
  一流大学是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学走向成功包含了五个阶段:初创期、适应期、转折期、机遇期和成熟期。[17]这五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相互衔接,彼此影响。校长任期过短导致校长只关注自己任期成绩,忽略长远打算,难以遵循本校的规律和发展理念打造出学校的品牌与特色。
  适当延长校长任期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趋势,也是推动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应适当延长校长的任期,使其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高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延长校长任期,使校长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同时,也可以使校长有更多的机会去积累经验和资源,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在延长校长任期的同时,应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和监督,确保其在任期内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学校发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领导力。
  参考文献
  [1]关爱和:《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大学的创建》,《长江学术》,2023(1):30-45页。
  [2]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16页。
  [3]熊贤君:《西南联合大学联合与拆分的选择》,《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54-160页。
  [4]洪成文、伍宸:《耶鲁大学的当代辉煌与理查德·莱文校长办学思想研究》,《教育研究》,2014(7):144-151页。
  [5]程斯辉:《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画像——基于47位大学校长的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1):20-31页。
  [6]HAMBRICK D C. Upper Echelons Theory: AnUpdat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32):334-343.
  [7]杨鹏、胡月星:《履历分析技术在领导人才选拔中的应用》,《新东方》,2006(4):20-24页。
  [8]张光进、王鑫:《中美大学校长群体特征的比较分析及启示》,《复旦教育论坛》,2007(4):61-65页。
  [9]张应强、索凯峰:《谁在做中国本科高校校长——当前我国大学校长任职的调查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6(6): 12-25页。
  [10]肖美霖、王建华:《世界一流大学校长与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长群体特征之比较》,《高等理科教育》,2022(4):1-11页。
  [11]薛天祥:《关于大学校长角色的理性思考》,《科学中国人》,2005(5):11-13页。
  [12]李然:《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长素质调查研究》,《高教论坛》,2018(7):94-99页。
  [13]李中伟:《“985工程”学校现任校长个人特征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16(4):32-43页。
  [14]蓝劲松:《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对23所美国著名高校校长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的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4(12):45-51页。
  [15]周光礼:《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4(9):16-25页。
  [16]闫建璋、姚倩倩:《大学校长角色的偏移与时代回归》,《现代教育管理》,2024(6):86-95页。
  [17]王洪才:《论大学发展阶段与校长选择》,《江苏高教》,2007(1):22-25页。
  作者简介
  冯 东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教育政策研究
  史欣然 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校发展
  陈紫涵 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