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5版
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西北大学考古研究西北大学考古研究

  陕西高校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是强化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陕西坚持把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作为推动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点和一级学科授予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平台,对接社会需求,高位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发展。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律,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推进优势学科发展壮大,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新兴交叉学科异峰突起,基础学科重点突破的学科发展方向,积极打造具有各个学校自身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经过多年发展,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设置上涵盖了所有门类和一级学科,呈现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的特点。西北大学考古学、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等多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培养。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标准,陕西各高校大力实施柔性汇聚国内外社科优秀人才政策,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方向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大力实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开展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评选,激励优秀人才涌现。加强理论平台和智库建设,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赋能。建立6家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分中心,建成2家全国重点马院,确定12所省级重点马院、21家省级重点马院培育单位,设立40家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遴选11家省社科高端智库。在高校成立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院等932家研究机构,为社科人才队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平台。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研究方向,搭建科研平台,成立由15家高校共同发起的陕西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加强社科人才教育培训,常态化举办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理论骨干培训班。注重青年社科人才培养,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印发《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实施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立项建设416支团队,其中有99个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型的团队。
  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主动性,积极营造潜心教学科研的良好生态环境。持续推进高校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称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