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1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等进行了工作部署。[14]近期,党中央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陕西不仅装备制造能力强,军工、科教资源优势突出,而且工业体系完整。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15]陕西再次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陕西作为我国的战略腹地,肩负着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谋篇布局,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陕西优势,贡献陕西力量。一方面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另一方面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陕西的科技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将陕西建设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后方,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实施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加快陕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二)弘扬和传承“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可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
新时代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域更广泛、利益格局调整更深刻、矛盾和问题更尖锐,困难和挑战更严峻,人们的思想活动日益多元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青年一代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然而由于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多数项目高度保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缓和,许多档案文件的解密和文献资料的出版,三线建设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另外以前学术界对三线建设历史评价存在的分歧,影响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的普及教育,致使三线建设这段跨越十几年,影响几代人的历史,并不被大多数年轻人所知。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课题组对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20多个省(区、直辖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完全不了解,从未听说过建国后中国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的大学生,竟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46.49%,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只占到总人数的5.23%。[16]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的征程中,人们对思想文化的认同,是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的核心。如果说三线建设是我国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备战备荒为人民”初心使命而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实践,那么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当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虽已完成,但老一代共产党人在三线建设中孕育形成的“三线精神”却能穿越时
陕西不仅装备制造能力强,军工、科教资源优势突出,而且工业体系完整。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15]陕西再次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陕西作为我国的战略腹地,肩负着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谋篇布局,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巩固和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挥陕西优势,贡献陕西力量。一方面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另一方面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陕西的科技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将陕西建设成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后方,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实施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加快陕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二)弘扬和传承“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可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
新时代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域更广泛、利益格局调整更深刻、矛盾和问题更尖锐,困难和挑战更严峻,人们的思想活动日益多元化,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青年一代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然而由于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多数项目高度保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缓和,许多档案文件的解密和文献资料的出版,三线建设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另外以前学术界对三线建设历史评价存在的分歧,影响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的普及教育,致使三线建设这段跨越十几年,影响几代人的历史,并不被大多数年轻人所知。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课题组对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20多个省(区、直辖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完全不了解,从未听说过建国后中国三线建设这段历史的大学生,竟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46.49%,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只占到总人数的5.23%。[16]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的征程中,人们对思想文化的认同,是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的核心。如果说三线建设是我国老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备战备荒为人民”初心使命而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实践,那么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当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虽已完成,但老一代共产党人在三线建设中孕育形成的“三线精神”却能穿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