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振兴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要素流动与生态韧性的新视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甘青滇涉藏农牧区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综合调查”(项目编号:21BMZ126)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需直面要素流动失衡与生态韧性不足等新挑战。四川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基建升级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面临“要素空心化”(人才外流、土地低效、资本短缺)、“产业浅表化”(机械化率低、品牌溢价不足)、“城乡两元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边缘化”(资源透支、制度滞后)、“治理碎片化”(主体缺失、治理僵化)等新问题。本文提出以“要素激活-科技赋能-城乡互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五螺旋模型重构发展路径,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生态经济协同治理。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组与动能转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一系统性工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在重塑中国乡村的发展图景。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格局、资源禀赋与人文积淀,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出具有盆地特色的实践路径,为西部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范本。
四川乡村振兴现状与创新实践
(一)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创新突破,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
特色农业品牌化助推规模化。在特色中下功夫,抓好品牌建设,运用知名农业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助推农业规模持续做大。2024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29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024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约合3633.8万吨),比2023年增加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1]。在茶叶、辣椒、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上成绩斐然,130个产茶县中有30多个重点产茶县,主要分布在成都、雅安、乐山、宜宾[2]。由于茶园面积广、茶叶品种多、茶叶产量大,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之一[3]。同时,都江堰猕猴桃、眉山柑橘等顶级农产品,也为乡村振兴与特色经济提供坚实助力[4]。
数字赋能推动三产融合。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营造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区,依托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依托“非遗+文旅”模式(如蜀绣工坊、川菜体验馆)形成了20个省级农旅融合示范园。此外,四川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蜀绣、竹编及川菜文化,通过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打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需直面要素流动失衡与生态韧性不足等新挑战。四川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基建升级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面临“要素空心化”(人才外流、土地低效、资本短缺)、“产业浅表化”(机械化率低、品牌溢价不足)、“城乡两元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边缘化”(资源透支、制度滞后)、“治理碎片化”(主体缺失、治理僵化)等新问题。本文提出以“要素激活-科技赋能-城乡互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五螺旋模型重构发展路径,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生态经济协同治理。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要素重组与动能转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一系统性工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在重塑中国乡村的发展图景。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格局、资源禀赋与人文积淀,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出具有盆地特色的实践路径,为西部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范本。
四川乡村振兴现状与创新实践
(一)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创新突破,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
特色农业品牌化助推规模化。在特色中下功夫,抓好品牌建设,运用知名农业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助推农业规模持续做大。2024年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29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024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约合3633.8万吨),比2023年增加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1]。在茶叶、辣椒、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上成绩斐然,130个产茶县中有30多个重点产茶县,主要分布在成都、雅安、乐山、宜宾[2]。由于茶园面积广、茶叶品种多、茶叶产量大,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之一[3]。同时,都江堰猕猴桃、眉山柑橘等顶级农产品,也为乡村振兴与特色经济提供坚实助力[4]。
数字赋能推动三产融合。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营造数字应用场景,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区,依托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依托“非遗+文旅”模式(如蜀绣工坊、川菜体验馆)形成了20个省级农旅融合示范园。此外,四川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蜀绣、竹编及川菜文化,通过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