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振兴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要素流动与生态韧性的新视角

造出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在推动乡村经济繁荣的同时,提升了川味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基础设施改善与生态治理协同升级,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在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渗透生态治理的智慧,大力推行“数字乡村”建设,实现5G基站县域全覆盖,使全省农村基本实现了供电全覆盖,四川5G基站达到18.8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2.5个,同比增长53.8%,行政村通5G网络比例达88%[5]。为农民提供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农产品销售平台,推动农民生活向好向前向绿发展。在农村交通网络建设上加大投入,注重人本位、生态本位绿色交通体系。2024年,四川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1421.9公里[6],累计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37万公里[7],农村公路质量和覆盖面均得到大幅提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总数137.33万处,覆盖农村人口5346.53万人。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和现代化灌溉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截至2024年12月,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已初步建立智慧农业创新体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现场快速测量装备、大型农业通用型机器人化作业平台等多项技术取得突破[8]。
(三)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同频发力,稳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川西高原、峨眉山、藏区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