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100多万人,公益岗位聘用40多万人。
(三)不断提升“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
2021年以来,云南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坚持“双线四步”工作法,确保学生资助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全省66所高校与重点帮扶县开展校地结对帮扶,368名“省管校用”教师和医护专家开展组团式帮扶。[1]保持健康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均符合政策标准并配备合格医生,针对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就医困难等问题,着力打造“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依托5G赋能移动电视盒子建立健康平台,从提供线上挂号、健康监测等服务到覆盖电话呼救、车辆调度、车内救治、病情上传、远程指导、院内急救等急诊救治全流程,医疗实践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不断融合,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截至2024年末,云南所有行政村4G/5G网络通达率为100%,医院5G网络覆盖率达100%,[9]推动形成了全省“5G+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协同工作机制,更加有力地确保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有保障。建立健全以人找房和以房找人、线上申请和线下巡查、动态监测“回头看”等工作机制,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实施4.6万户,已开工3.79万户[3]。实施农村供水“三年行动”,有效提升水窖供水、水窖辅助供水、中度干旱条件下因旱应急供水保障水平,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1-2024年,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坚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任务,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有所缓解,乡村发展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坚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任务
2021以来,云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12266.75元[10]提到2023年的16344元⑤,增长33.24%,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2024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6038元提高到6400元/人/年,132.06万脱贫人口、44.38万户监测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1]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识别监测对象97.7万人,稳定消除风险70.5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未消除风险的均已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截至2024年8月末,实现了脱贫县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达99.98%,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92.6%,36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99.98%,家庭医生签约85.28万人、签约率99.91%;约4万农户危房改造后实现安居,296.35万人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3]全省197.2万户、795.4万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二)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⑥
2020-2024年,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40元增加到16307元,增长了45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从91.42%提高到了93.45%,提高1.97个百分点;年均增幅为8.56%,增速分别比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高出0.78和0.59个百分点,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增加了1725元、568元、1156元、30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1.39%、3.71%、13.63%、10.57%,拉动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0%、16.33%、33.24%、0.86%,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幅度较快,经营净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是脱贫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岗就业的各项举措以及乡村建设工程实施,过渡期政策性转移支
(三)不断提升“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水平
2021年以来,云南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坚持“双线四步”工作法,确保学生资助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全省66所高校与重点帮扶县开展校地结对帮扶,368名“省管校用”教师和医护专家开展组团式帮扶。[1]保持健康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均符合政策标准并配备合格医生,针对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就医困难等问题,着力打造“5G+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体系,依托5G赋能移动电视盒子建立健康平台,从提供线上挂号、健康监测等服务到覆盖电话呼救、车辆调度、车内救治、病情上传、远程指导、院内急救等急诊救治全流程,医疗实践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不断融合,实现“上车即入院”,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截至2024年末,云南所有行政村4G/5G网络通达率为100%,医院5G网络覆盖率达100%,[9]推动形成了全省“5G+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的协同工作机制,更加有力地确保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有保障。建立健全以人找房和以房找人、线上申请和线下巡查、动态监测“回头看”等工作机制,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实施4.6万户,已开工3.79万户[3]。实施农村供水“三年行动”,有效提升水窖供水、水窖辅助供水、中度干旱条件下因旱应急供水保障水平,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1-2024年,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坚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任务,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有所缓解,乡村发展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坚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任务
2021以来,云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12266.75元[10]提到2023年的16344元⑤,增长33.24%,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2024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6038元提高到6400元/人/年,132.06万脱贫人口、44.38万户监测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1]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识别监测对象97.7万人,稳定消除风险70.5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未消除风险的均已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截至2024年8月末,实现了脱贫县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率达99.98%,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92.6%,36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99.98%,家庭医生签约85.28万人、签约率99.91%;约4万农户危房改造后实现安居,296.35万人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3]全省197.2万户、795.4万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二)脱贫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⑥
2020-2024年,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40元增加到16307元,增长了45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从91.42%提高到了93.45%,提高1.97个百分点;年均增幅为8.56%,增速分别比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高出0.78和0.59个百分点,与全国和云南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增加了1725元、568元、1156元、30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1.39%、3.71%、13.63%、10.57%,拉动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60%、16.33%、33.24%、0.86%,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长幅度较快,经营净收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是脱贫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岗就业的各项举措以及乡村建设工程实施,过渡期政策性转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