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8版
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云南丘北县高标准农旅融合产业振兴示范基地

入状态,仍然存在致贫返贫的风险。云南脱贫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8元,增长8.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8和0.5个百分点,但是经营净收入5932元,下降3.9%,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尽管经营净收入6205元,增长4.6%,拉动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实现平稳增长,但是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44.12%下降到2024年的38.1%,而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支配收入的比重则分别从2021年的38.18%、18.90%和0.80%提高到2024年的37.7%、23.4%和0.90%。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曲折下降又略有提高,从2020年的37.59%持续下降到2022年的35.99%,又提高到了2024年的36.53%,最高的2021年达38.58%。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始终是脱贫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近年来,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短、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就业帮扶车间经营运行问题突出,脱贫劳动力文化学历低、技能水平弱、就业不稳定问题较为普遍,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多重叠加,加剧了这两项收入的不稳定性。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增收来源减少、部分群众收入水平下降,因病因学致贫返贫风险增加。
  (二)脱贫地区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2020-2023年4年间,27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的人均GDP年均增幅比同期云南省平均水平的年均增幅高出1.59个百分点,但是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的人均GDP年均增幅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0.09个百分点;27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30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别为3.92%、4.51%,分别比同期云南省平均水平的年均增幅低了0.98和0.39个百分点。⑦
  (三)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面临诸多挑战
  云南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不够稳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农业农村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复杂严峻的环境,实现产业振兴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2022年,云南耕地有效灌溉率仅为38.50%,全国排名第2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6.65个百分点,脱贫家庭土地有效灌溉率仅为9%;每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使用的农用机械动力为4.09千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42千瓦;⑧耕地流转率为1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在全国居倒数第2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产业路、机耕路缺口大,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云南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农业专业户为主,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技术指导、种苗物资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不足、服务水平低。2022年,全省仅有8.7%的农作物面积、6.7%的承包农户获得耕、种、防、收等环节的托管服务,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68.7个百分点和17.4个百分点,分别居全国(除西藏外)第28位和第22位;仅有16.7%的农业龙头企业和7.6%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服务,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0.2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⑨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