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9版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积极引入农技推广、畜牧兽医、农村卫生、商贸物流、农村法治、建设规划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育本乡本土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助力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价值。五是创造聚人气的好生活。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6]
  (三)加快技术赋能,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产业跨界融合升级。利用技术手段和数字平台,整合陕西丰富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农文旅跨界融合,推动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乡村建设之间形成共鸣,实现农业文化资源、乡村社会结构变迁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协同发展。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的普及应用,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产业跨界融合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涉农企业主动寻求跨界合作,以提供种类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跨界合作,不断优化城乡产业跨界融合的政策环境。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教育方面,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切入口,着力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打破城乡管理多重界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城乡中小学发展共同体,建设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医疗方面,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医学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等,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社会保障方面,培育“互联网+养老”等多样化场景,通过互联网集成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为农村地区开展远程医疗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以农村“一老一小”服务为重点,构建功能全面、分布科学、资源集聚的村级“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农村老弱群体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务。加快不同类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整合,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服务差距。
  构建城乡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水平,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实时共享,让治理过程更加透明,提升治理效能。[7]依据国家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优化“三治融合”法律法规体系,细化“三治融合”方案,确保其能够与城乡发展良好协调,满足新时代的治理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城乡高效治理网络平台,加快“一网联通”建设,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提高辅助决策效率,提升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利用好数字化治理平台,精准聚焦治理工作的难点、堵点,为群众参与自治提供线上途径,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深入挖掘陕南陕北关中地区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引导农村社会形成向善向上的道德新风尚,以文明新风铸乡村振兴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