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三秦沃野:陕西省科协“智”绘乡村振兴画卷
科技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4、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小院融合了多方渠道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强化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乡村振兴以及科普和创新创业等相关项目,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的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实现高科技人才能够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当地就业岗位和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多点发力:让乡村画卷更加热闹丰富
仅有“科技小院”的图画内容,并不足以填满整幅画卷。再将产业顾问组的指导、素质科普、定点帮扶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呈现在画卷上,这幅乡村画卷便显得更加丰富。它们与科技小院一起,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血肉”。
(一)产业顾问组,精准指导产业问题
产业顾问组项目是陕西省科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产业顾问组的精准指导,脱贫县能够获得专业的科技服务和支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2024年,省科协积极与中国科协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100万元的“省级科协服务产业顾问组工作”项目资金。这笔资金为产业顾问组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使得咨询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精准服务乡村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省科协专门组建了产业顾问专家库。该专家库汇聚了农业、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太白、合阳、佳县、西乡、留坝5个县,省科协采取“一县一组”的定向挂钩模式,让产业顾问组服务常态化。例如,在太白县,产业顾问组从生产、加工、保鲜、储运、品牌等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提供科技对接服务,根据当地“资源富集、气候冷凉、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为农户推荐了适宜种植的蔬菜品种,并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使得当地的高山蔬菜受到全国各地的喜爱,更是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据当地的生产技术人员说,新鲜蔬菜在采摘之后,通过空运以及冷链车等方式,可以在48小时之内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者享受到太白县高品质的高山蔬菜。在产业顾问组的指导下,以科技赋能产业。如今,太白县85%的群众以蔬菜生产为工作,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年均种植蔬菜10.7万亩,产量48万吨,产值5亿元,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飞速发展。
产业顾问组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地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为此,省科协还定期组织召开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产业顾问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座谈会上共同制定具体的解决举措,确保产业顾问组工作能够持续深入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素质科普,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末,陕西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33%,较上年度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居西部地区前列。
在科普组织建设方面,陕西省科协积极推动农村科普组织多点位布局、多层次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基层农技协756个,吸纳会员99615人,通过传播科普知识,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力量。同时,陕西省科协积极支持群众性科普组织建设,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到3025
4、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小院融合了多方渠道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强化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乡村振兴以及科普和创新创业等相关项目,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的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实现高科技人才能够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当地就业岗位和创新创业的新模式。
多点发力:让乡村画卷更加热闹丰富
仅有“科技小院”的图画内容,并不足以填满整幅画卷。再将产业顾问组的指导、素质科普、定点帮扶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呈现在画卷上,这幅乡村画卷便显得更加丰富。它们与科技小院一起,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血肉”。
(一)产业顾问组,精准指导产业问题
产业顾问组项目是陕西省科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产业顾问组的精准指导,脱贫县能够获得专业的科技服务和支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2024年,省科协积极与中国科协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100万元的“省级科协服务产业顾问组工作”项目资金。这笔资金为产业顾问组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使得咨询交流、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精准服务乡村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省科协专门组建了产业顾问专家库。该专家库汇聚了农业、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在太白、合阳、佳县、西乡、留坝5个县,省科协采取“一县一组”的定向挂钩模式,让产业顾问组服务常态化。例如,在太白县,产业顾问组从生产、加工、保鲜、储运、品牌等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提供科技对接服务,根据当地“资源富集、气候冷凉、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为农户推荐了适宜种植的蔬菜品种,并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使得当地的高山蔬菜受到全国各地的喜爱,更是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据当地的生产技术人员说,新鲜蔬菜在采摘之后,通过空运以及冷链车等方式,可以在48小时之内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者享受到太白县高品质的高山蔬菜。在产业顾问组的指导下,以科技赋能产业。如今,太白县85%的群众以蔬菜生产为工作,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年均种植蔬菜10.7万亩,产量48万吨,产值5亿元,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飞速发展。
产业顾问组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地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为此,省科协还定期组织召开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产业顾问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座谈会上共同制定具体的解决举措,确保产业顾问组工作能够持续深入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素质科普,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末,陕西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33%,较上年度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居西部地区前列。
在科普组织建设方面,陕西省科协积极推动农村科普组织多点位布局、多层次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基层农技协756个,吸纳会员99615人,通过传播科普知识,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力量。同时,陕西省科协积极支持群众性科普组织建设,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到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