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5版
以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产权交易系统集成改革等举措,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进一步培育壮大乡村优势产业,迭代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和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积极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10条100亿级生态农业产业链,力争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丰产,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大做靓巴渝特色名优品牌,培优“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推进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加力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做大做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精品,有力推动农业一产接二连三。强化区(县)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县)中心城区与节点小城镇互动互促的区(县)域经济体系。创新现有各产业园区发挥带动作用机制,引导区(县)域产业集聚发展。
  (四)迭代升级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基础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巴渝和美乡村
  升级改造农村水电路气讯“五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骨干路网,提升农村路网总体通畅度,延伸连通基础路网网络。强化供水安全保障,扩大乡镇集中供水能力,增强中小型水源保障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提升农房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性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厕所建设管理,衔接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分类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分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区(县)域教育布局,统筹推进城乡教共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基础民生保障,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互助养老。合理安排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升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效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五)进一步培育乡村文化,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深化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移风易俗,弘扬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引导村民遵规守约,进一步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机制,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重庆日报》,2024-04-10(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人民日报》,2025-01-23(01)。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人民日报》,2024-02-04(01)。
  [4]赵伟平:《2024重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大亮点发布》,《重庆日报》,2024-12-29(01)。
  [5]赵伟平:《农业更高效乡村更美好农民更富足》,《重庆日报》,2025-01-16(03)。
  [6]刘贵忠:《第五课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党课参考》,2024(Z1):220-237页。
  [7]张倵瑃、陈诚:《重庆:三个村庄的蝶变密码》,《当代党员》,2024(18):16-21页。
  [8]范连生、黄宝玖:《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发展绩效》,《三明学院学报》,2024(1):10-16页、56页。
  [9]《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国农民合作社》,2024(9):6页。
  [10]罗静雯、何明燕:《如何为强村富民插上数字化“翅膀”》,《重庆日报》,2024-06-09(02)。
  [11]赵伟平:《加快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重庆日报》,2024-12-30(02)。
  [12]唐余方、陈骅、王婉玲等:《敢为人先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重庆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当代党员》,2024(16):16-18页。
  作者简介
  康 庄 重庆社科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区域经济硕士导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战略、公共政策和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