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脱贫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启示
“零”突破。
(一)三链协同抓引领
一是做强“组织链”。岚皋县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成立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督促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做优“政策链”。聚焦提升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等工作重点,出台《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岚皋县农村集体经济“培强扶壮”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为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做实“资金链”。通过整合统筹项目、资金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截至2024年底,累计整合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55亿元,引导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全县魔芋、茶叶、猕猴桃、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二)四大模式强推进
一是提升发展“村集体+”典型模式。深入推进“村集体+能人带动”“村集体+乡村CEO”“村集体+投资收取固定收益”等典型模式,在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作用下,进一步完善集体和成员利益联结机制,当地农户不仅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还可以通过参加村集体发展的特色产业实现增收。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模式。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和闲置房屋,积极推动土地入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及综合利用价值,增加集体成员财产性收入。例如,石门镇大河村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闲置宅基地19宗4560平方米发展民宿康养项目,19户农户通过租金收入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推行村企合作共建模式。借助县旅游集团公司、城投公司、联通公司等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与村集体合资合力开展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带动4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万元。四是探索居间服务模式。动员成立村级劳务公司62个,通过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以工代赈获得收益350.7万元,有效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三)五项机制促发展
一是健全资金监管常态化机制。制定《岚皋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财务监管方案,建立“村级财务镇级监管+‘四议两公开’监管审批+‘银农直连’系统监管+村级‘三资’公开APP监管”四重监管体系,精准高效做好村集体经济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产业发展和其他涉农资金,按照3:7比例作为村集体股和脱贫户的个人股,通过资金变股金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全面带动脱贫户增收。三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探索选育“乡村CEO”及跨村发挥作用机制,2024年全县共培育首批职业经理人51名,开展专题培训5期,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四是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制定激励性补助报酬的办法,明确规定当年经营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有序有效化解债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提取收益的10%用于补助重要管理人员,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强化督导考核机制。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县对部门和镇的考核内容,建立“月检查、季通报、半年排名、年终考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检查,集中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岚皋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村级实践
(一)大道河镇东坪村:选聘乡村CEO,激活集体经济“头雁”效应
东坪村位于岚皋县大道河镇东南5公里,现有241户737人,其中脱贫户126户416人。2011年开展煤矿治理前,东坪村群众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就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随着煤矿全部停产,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在村党支部引领下,2018年东坪村利用废旧矿区建设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创建了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
(一)三链协同抓引领
一是做强“组织链”。岚皋县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成立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亲自督促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做优“政策链”。聚焦提升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等工作重点,出台《加快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岚皋县农村集体经济“培强扶壮”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为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做实“资金链”。通过整合统筹项目、资金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截至2024年底,累计整合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55亿元,引导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全县魔芋、茶叶、猕猴桃、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二)四大模式强推进
一是提升发展“村集体+”典型模式。深入推进“村集体+能人带动”“村集体+乡村CEO”“村集体+投资收取固定收益”等典型模式,在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作用下,进一步完善集体和成员利益联结机制,当地农户不仅可以增加财产性收入,还可以通过参加村集体发展的特色产业实现增收。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模式。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和闲置房屋,积极推动土地入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及综合利用价值,增加集体成员财产性收入。例如,石门镇大河村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闲置宅基地19宗4560平方米发展民宿康养项目,19户农户通过租金收入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推行村企合作共建模式。借助县旅游集团公司、城投公司、联通公司等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与村集体合资合力开展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带动4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万元。四是探索居间服务模式。动员成立村级劳务公司62个,通过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以工代赈获得收益350.7万元,有效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三)五项机制促发展
一是健全资金监管常态化机制。制定《岚皋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等财务监管方案,建立“村级财务镇级监管+‘四议两公开’监管审批+‘银农直连’系统监管+村级‘三资’公开APP监管”四重监管体系,精准高效做好村集体经济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产业发展和其他涉农资金,按照3:7比例作为村集体股和脱贫户的个人股,通过资金变股金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全面带动脱贫户增收。三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探索选育“乡村CEO”及跨村发挥作用机制,2024年全县共培育首批职业经理人51名,开展专题培训5期,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四是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制定激励性补助报酬的办法,明确规定当年经营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有序有效化解债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提取收益的10%用于补助重要管理人员,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强化督导考核机制。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县对部门和镇的考核内容,建立“月检查、季通报、半年排名、年终考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检查,集中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岚皋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村级实践
(一)大道河镇东坪村:选聘乡村CEO,激活集体经济“头雁”效应
东坪村位于岚皋县大道河镇东南5公里,现有241户737人,其中脱贫户126户416人。2011年开展煤矿治理前,东坪村群众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就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随着煤矿全部停产,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在村党支部引领下,2018年东坪村利用废旧矿区建设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创建了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