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脱贫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启示


2019年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村集体出资入股绿升源公司成为大股东,通过整合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CEO”发展模式。目前,东坪村集体经济发展茶叶基地700亩,带动脱贫户长期就业20人;建成一千平方米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自动化茶叶生产线两条,并在县城开设茶叶销售门店一家;建成一千平方米标准化农副产品加工厂一处,自动化农产品加工线一条。2023年东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为避免村集体经济陷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的发展局面,东坪村按照“集体定方向,公司抓经营,农户积极参与”的方式,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重塑经营管理架构,完善集体、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负责人的内在动力,也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开展公司重组,实现集体控股。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绿升源公司协商后达成一致,公司法人变更为村支书,村集体出资100万元成为大股东,原法人以评估资产76万元入股成为股东。二是完善组织架构,聘请专人管理。新公司成立后,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村“两委”成员交叉到公司任职,共同对公司管理和监督,并以“年薪+销售额提成3%”的薪酬制度聘请一名职业经理人,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利润分配,建立激励机制。新公司产生的利润按照集体股份和股东股份比例进行一次分红;集体股份收益进行二次分红,70%用于集体成员分红,30%用于村集体积累。同时,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农户还可获得多重收益,包括产品订单收购、扶贫产业奖补、集体股份分红、公司提取利润30%奖补。
(二)堰门镇团员村:积极盘活撂荒地,做好集体经济“三篇”文章
团员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532户1647人。在脱贫攻坚期间,山上的居民都搬进了河边新建的两个安置社区,加上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山上的土地也逐步闲置成为撂荒地。为了能充分盘活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生金”,团员村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实施了村集体经济“培强扶壮”行动方案,先后开垦撂荒地1200余亩,逐步建成300亩桃园、300亩烤烟、500亩茶园和两个养鸡场。截至2023年底,团员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6.5万元。
团员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聚力做好人才、土地和产业“三篇”文章,积极探索新途径,持续挖掘集体经济增收潜力,为堰门镇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土地资源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做好人才文章。通过整合包挂单位、联村领导、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高素质农民、农业技术员等力量,选优配强队伍,打造了一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