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11版
西部脱贫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启示
    树村村集体经济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客路故乡”民宿群

素质高、战斗能力强的“领头羊”队伍。在确定主导产业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多次召开院落会、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共谋发展思路,组织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和种植大户赴周边县、乡镇村开展观摩学习,结合村民对种茶、采茶、制茶较为熟悉的村情实际,最终确定村集体发展主导产业为茶叶。二是做好土地文章。通过召开群众会、院落会,宣讲耕地保护政策,将撂荒地无偿流转到村集体名下,将种粮补贴、地力补贴兑现到户,并带动群众务工增收。2024年,全村共整治撂荒地200亩,已全部种上油菜,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三是做好富民产业文章。村集体流转300亩土地建成了标准化茶叶种植园区,在促进茶产业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同时,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村集体利用刚建成的茶叶园区及部分闲置土地,组织吸纳当地劳动力在春秋两季套种大豆、油菜,收获的菜籽经过村集体榨油坊加工成菜籽油和油饼,实现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等多重目标。
  (三)民主镇枣树村:借力和美乡村建设,培育集体经济新动能
  枣树村位于岚皋县西部,辖5个村民小组605户1835人,曾是脱贫攻坚时期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枣树村锚定“集体增实力、产业增活力、村民增收益”目标,充分挖掘村内资源潜力,借力政策机遇,以打造“客路故乡”和美乡村建设品牌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截至2024年底,枣树村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枣树村以“乡愁”为纽带,唤醒乡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集体经济为牵引,以常态化监管为保障,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紧扣群众思乡归乡建乡情结,深度挖掘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确定以建设“全胜寨红色景区”和“客路故乡”特色村落为核心,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借力和美乡村建设政策机遇,统一开展民房院落改造,以老砖、老瓦、老农具装扮,村内打造特色农家小院,发展楼上开客栈、楼下开商店、庭院有花果菜园的“庭院经济”,全力打造“乡愁”“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县级统筹19家单位包联支持“客路故乡”建设,村集体采用“企业出资+集体出地+农民出力”的合作模式,吸引9家企业投资打造建设全胜寨景区,同时以“葛家院子”为核心精心打造“客路故乡”民宿群,统一改造88户农房,聚力建设集研学、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体验地,吸纳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参与发展旅游服务业。三是强化规范监管,守好村集体经济“钱袋子”。建立“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凡涉及重大资金支出、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事项,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群众代表全程参与,重点对财务账目、资产登记、资源发包等内容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召开院落会的方式,广泛收集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处理解决反映的问题,切实强化村集体“三资”监管。
  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高质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岚皋县按照中省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