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7版
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党员村干部带头治理乡村环境

分村干部特别是女性村干部因兼顾不了家庭和工作而离职。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大部分村干部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也经常加班。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负担使得村干部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干部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三是发展出路较窄。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待遇低、晋升空间有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5]。2021年以来,L县仅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了3名乡镇公务员,2021年乡镇班子换届以来,选配了7名村书记进入乡镇班子,人数有限,晋升空间有限,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导致部分干部缺乏长期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三)村干部培训质量不够
  现有的农村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机会少,教育培训与实际需求和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培训质量不高,影响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一是培训的力度不够。虽然县级每年组织开展村“两委”正职培训班,但乡镇(街道)未结合工作对村“两委”其他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二是村干部培训的精度不高。没有立足农村实际和村干部岗位特点,针对村干部党务工作能力、产业发展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短板弱项分类开展培训。三是村干部培训的吸引力不足。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枯燥的单向说教式灌输为主,缺少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实践锻炼等形式。
  L县村“两委”和村干部队伍的路径探索
  (一)拧紧责任链条,规范运行机制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督促乡镇(街道)党(工)委切实履行直接责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管理。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包村驻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二是优化组织设置。改进党组织设置方式,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人数,对符合条件的村,及时成立党总支或党的基层委员会。合理设置自然村(村民组)党支部或党小组,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支部,充实完善“村级党组织—自然村(村民组)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组织架构。三是加强党员管理。注重农村发展党员质量,优先将返乡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同时规范开展好“三会一课”、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教育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水平。四是强化管理监督。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修订完善村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信息沟通内容,不断健全村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机制,对违纪违法处分、立案、诫勉谈话等人员信息定期更新。通过日常工作中对村干部的监督信息,对不合时宜的村干部进行调整和处理,始终保持村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加强选育储备,提升能力素质
  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充实壮大基层人才力量,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一是拓宽后备来源渠道。采取因地制宜选、人才回流引、公开考试招等方式,“下深水”从本村致富能手、返乡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群体中择优选拔村干部,同时加大后备干部储备,每村确保储备2-3名可用人员。二是强化“领头雁”力量储备。制定并出台了《L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人员台账,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