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3版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治理变革困境及对策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应着重解决

  (四)接纳贡献排斥融入的认知存在
  长时间隔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集变少,城市当地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也得以传递,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困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城市居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可能会持有矛盾心态:一方面,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增加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有着巨大供给潜力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渴望享受和市民同样的待遇,城市居民担心这会对自己的既有利益造成影响,城市政府担心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所以城市社会普遍对新生代农民工抱有“接纳贡献而排斥融入”的认识。
  承认并接纳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作出的贡献,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输入地对城市扩张的需要。排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体现在城市社会通过就业限制等手段,把新生代农民工挡在城市资源范围之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农村最优秀的一批劳动力,在城市中却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价值,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甚至只能在城市非正式就业。结果导致,城市社会中就业待遇好的首属劳动力市场抢先被本地人口占据,新生代农民工只能进入得不到基本权益保障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这必然会阻碍已经具备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而违背了“各得其所、各尽其责、各有发展”的社会治理目的。[12]
  应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治理变革困境的对策
  率先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王春光判断:“我国城市化进程是滞后的,落后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化的需求。”他提出:“长期以来,在新生代农民工相关问题的处理上大多是被动作为,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向。”[13]对此,我们必须明确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建设主体之一的定位,帮助其完成真正过渡,完全融入城市。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来看,亟待采取以下的治理对策。
  (一)加快推进系统性改革进程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4]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建设,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享有同迁入地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逐步将户口与各项社会福利待遇“脱钩”。鉴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人口落户政策应采取梯度推进方式,按照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顺序依次放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与承载力,先将符合职业条件、住房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地纳入到城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