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另一种思考

全面推动村落文化的繁荣发展。在系列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引领下,2022年7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推荐莲花镇所辖的朗山、高桂、门寺、东寨及红岩老村等五个村屯参与广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批准。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红岩村将致力于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并重、与宜居城乡建设的同步、与全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建设目标。在连片保护政策的扶持下,红岩老村的传统建筑将接受更精细的修缮,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根据规划,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连片区域的保护和利用将形成新的旅游产业。届时,如何在红岩新村“月柿产业”基础上更合理规划红岩老村与其他传统村落的关联,制定旅游路线,集中力量打造莲花镇传统村落旅游品牌,将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只有合理规划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化,才能全方位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双赢,为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以人才建设为核心,全面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现代化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其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更需要专业人才的深入参与。在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岩老村自2003年起便开始了古建筑的修缮工作。然而,直至2016年申请纳入传统村落名录,该村落仅完成了四栋古民居的修复。其主要障碍在于修缮团队规模较小,仅有三人,其中两位成员为父子关系,他们主要以柿子种植为生,仅在闲暇时间参与修缮工作,且修缮工作的薪酬相对较低。在该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为一位65岁的木工师傅,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传统砖瓦烧制与制作技术并不精通,因此在遇到相关技术难题时,他不得不向其他村落的工匠寻求帮助。红岩新村在每年举办的月柿旅游节期间,也常常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地社区会向政府申请额外的人力支持,政府为了完成相关工作,不得不从周边的村寨征集人手,每人每天的工资大约为100元。①实际上,不仅红岩村的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因外出务工而无法正常参与村内活动,莲花镇的其他传统村落亦普遍面临此问题。以距离红岩村不足3公里的门寺村为例,该村同样面临着劳动力不足带来的节日习俗淡化和清冷,村里丧葬和婚俗等传统活动已逐渐外包给专业团队,甚至节庆文艺表演亦需依赖其他村落协助完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所面临的严重人口空心化与空巢化问题,有效提升传统村落的人口密度显得至关重要。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旅游产业所带动的人流量,更需要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策略,吸引本地居民回流创业。应将人才引进与本土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策略,构建一个合理的村落发展团队。为达成这一目标,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外,还需要村落内部形成自我驱动的发展动力。只有通过有计划地实施一系列人才建设计划,才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