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背景下污染防治的阿里实践与路径探究
公共交通、公务用车电动化进程,减少交通废气污染。加大煤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和绿色矿业、天然饮用水、民族手工业发展,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实现“蓝天常驻”。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对重点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治理保护进行系统性规划,深入打好江河源保护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管控力度,整治入河入湖排污。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快推进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重点乡镇、农村饮用水保护,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围绕水污染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容,建好农牧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人类活动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全地区无黑臭水体记录,全力以赴实现“绿水长流”。
四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围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加强牲畜家禽粪便利用、强化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污染排查工作,严控风险、重点治理、及时修复,对已修复的地块强化准入管理。持续打好“白色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推动农膜残膜回收,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及时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多措并举打好净土保卫战。
五是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支持湿地、草场修复维护和植树造林等领域。依托林长制加强森林草原资源规范化、长效化保护工作,加大措勤县达东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资金投入,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持续进行保护修复。深化河湖长制,锚定重要江河湖泊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
六是加强污染防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培养一批专业精、能创新、素质高的污染防治人才,压实环保部门和职能单位污染防治责任,有序推动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动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将队伍能力建设等内容融入贯穿到执法大练兵活动中,提高执法能力,做好生态环保监督和执法,全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污染防治队伍。
(三)强化法治保障,健全体制机制
全面强化污染防治法治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加强污染防治、查处违法行为,严明法律“红线”刚性约束作用。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任务,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资金保障制度,完善金融支持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出实施“碳惠贷”等绿色信贷业务,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
注释
数据来源: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调研所得。
参考文献
[1]杨富:《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首府城市首位度效应研究》,《西藏发展论坛》,2023(1):89-94页。
[2]周宏春:《“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生态经济》,2024(7):13-19页。
[3]李筝:《阿里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西部学刊》,2024(5):21-24页、33页。
[4]刘勤勤:《优化我国矿产资源税收制度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4。
[5]黄润秋:《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23年4月24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环保产业》,2023(4):3-9页。
[6]《万水千山情深意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感受为民情怀》,《社会与公益》,2024(2):1-9页。
作者简介
李 筝 中共阿里地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民族宗教
丁玉梅 中共阿里地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
三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对重点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治理保护进行系统性规划,深入打好江河源保护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管控力度,整治入河入湖排污。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快推进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重点乡镇、农村饮用水保护,协同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围绕水污染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容,建好农牧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人类活动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保持全地区无黑臭水体记录,全力以赴实现“绿水长流”。
四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围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业化学品使用、加强牲畜家禽粪便利用、强化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污染排查工作,严控风险、重点治理、及时修复,对已修复的地块强化准入管理。持续打好“白色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推动农膜残膜回收,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及时编制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多措并举打好净土保卫战。
五是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支持湿地、草场修复维护和植树造林等领域。依托林长制加强森林草原资源规范化、长效化保护工作,加大措勤县达东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资金投入,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持续进行保护修复。深化河湖长制,锚定重要江河湖泊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
六是加强污染防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培养一批专业精、能创新、素质高的污染防治人才,压实环保部门和职能单位污染防治责任,有序推动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动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将队伍能力建设等内容融入贯穿到执法大练兵活动中,提高执法能力,做好生态环保监督和执法,全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污染防治队伍。
(三)强化法治保障,健全体制机制
全面强化污染防治法治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依法加强污染防治、查处违法行为,严明法律“红线”刚性约束作用。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任务,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资金保障制度,完善金融支持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出实施“碳惠贷”等绿色信贷业务,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
注释
数据来源: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调研所得。
参考文献
[1]杨富:《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首府城市首位度效应研究》,《西藏发展论坛》,2023(1):89-94页。
[2]周宏春:《“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产业载体》,《生态经济》,2024(7):13-19页。
[3]李筝:《阿里地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西部学刊》,2024(5):21-24页、33页。
[4]刘勤勤:《优化我国矿产资源税收制度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4。
[5]黄润秋:《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23年4月24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环保产业》,2023(4):3-9页。
[6]《万水千山情深意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足迹感受为民情怀》,《社会与公益》,2024(2):1-9页。
作者简介
李 筝 中共阿里地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民族宗教
丁玉梅 中共阿里地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