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4版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文/杜舒红 王晓丽
  山西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整个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西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民生工程、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转型升级与创新动力不足、保障措施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在山西黄河流域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优质发展的路子意义重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已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理论、问题、经验等各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1]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扬新时代“右玉精神”,创新制度体制,开发与保护并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黄河流域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成效
  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山西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讲好“黄河故事”等方面下苦功夫,取得了一些经验成效。
  (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严格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列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经过报送相关单位备案后方可实施。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防止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二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提升生态环境稳定性及自我修复功能。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2]三是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在生态脆弱区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例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限号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关停整顿排污不达标企业及煤炭资源乱开采矿厂等措施,不断优化空气质量、合理利用水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