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山西农业科研专家们联合攻关,选育出适合黄河滩涂生长的大麦新品种“汾麦30”,助力大麦喜获丰收;建立沁县、阳曲、万荣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灌水效率;长治、晋城、运城等市的连翘、花椒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不断健全法律及制度保障
山西坚持把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作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一是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开展一系列治水兴水行动,如“净河、减污、治路、洁产、扩绿”五大攻坚行动,以及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监管,深入落实好河湖长制。发布《关于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山西省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同联动工作实施方案》等,推进河湖林草防护、管控、治理一体化,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长效机制,并运用“山西省河长制”手机端App动态化记录河道治理工作。[3]三是开发治理黄河的工程项目。例如“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项目旨在提升黄河水质及生态环境,涵盖了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还有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临汾曲沃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等。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基底较为薄弱
一方面,山西生态环境基底薄弱。山西黄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由于特有的自然地貌,生态基础薄弱。同时山西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到土地总面积的69%。黄河流经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质量较差,肥力持久性不足,作物长期受到洪涝、干旱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煤炭资源开采、城镇化发展等人类活动,出现采煤沉陷区、地下水位下降、黄河干流支流受到一定污染等问题。虽已采取措施开展污染防治、空气净化、国土绿化等工作,但还存在林牧矛盾、绿化质量较低、林草产业发展缓慢、碳汇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驱动力有待加强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有待深入落实。山西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仍以重工业、资源型企业为主,在推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虽然各地通过政策规划支持鼓励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动力不足、人才队伍缺乏等原因,山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及创新的驱动力仍不足。二是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待深入挖掘。山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长期以来以煤炭产业为主,过度依赖煤炭资源,文旅产业并未受到重视。对黄河自然及人文资源开发程度、研究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黄河文化的内涵挖掘、产业体系、文旅融合度、形象宣传等方面有所欠缺。
(三)政策、法律等保障性措施有待优化
推进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政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