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7版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律等保障性措施尚未健全。一是沿黄区域之间的部门协作方式有待完善。沿黄县区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相关机制需不断健全。二是关于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法规有待完善。山西已制定了《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法规、规划,但在黄河生态保护体制机制、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有所欠缺。此外,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落实情况、实施进展等,尚未形成严格的监管考核机制。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需要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综合性发展策略,助推山西黄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生态保护相关举措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好黄河流域需坚持系统观念。一是要做好抗旱防洪工作以及防沙固沙工程。提升山西黄河流域农耕区抗旱防洪能力,建设完善防范水旱灾害基础设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绿化工作、建设生态经济林等举措,加强对土地荒漠化、干旱风沙化的治理。二是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科技园建设指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等水土保持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水土保持示范区的创建管理工作,增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预防治理工作,修建塘坝、窖池等配套性基础设施;整合造林工程,建设森林体系,提高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增强自然储蓄和水源涵养能力。
  2、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率
  一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两山”理论,加强污染防治,支持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鼓励开展抚育森林经营活动,发展林草花卉与绿色循环节能产业,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二是严格规范企业排污标准,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淘汰高污染、高排放落后产能。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合理分配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三是运用“绿色税收”,推进水资源市场改革。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强城镇及企业水资源管控。严格落实水资源税、环保税等税收政策,加强对高耗水企业增收水资源税费工作,严格管控不合理的工农业、城镇、企业用水,发挥好“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四是营造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短视频、手机APP等传播渠道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提升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健全跨行政区域的污染防治协同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区域协同治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企业为重点抓手,加大对超标排污企业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防控污染源;加大对城市大气、土壤、水污染的监测,加强工业源、面源、扬尘源、移动源污染的预防治理工作。三是推动污染治理技术创新。聚焦减碳目标,支持与高校合作开展焦化煤等二氧化碳减排高效利用研究;鼓励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污染防治技术研发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建立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引导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把绿色、环保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纳入政绩等考评机制当中,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