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8版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二)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山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创新型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山西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5]
  1、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逐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鼓励各高校、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在碳化硅长晶炉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继续突破,围绕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行业开展高效利用研究,开发新材料新产品;积极促进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加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研发力度。二是优化创新驱动的市场环境,加大创新型信贷支持。推动黄河金三角创新生态集聚区建设,鼓励银行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三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加强智慧黄河建设。通过三晋河务APP、山西黄河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信息。
  2、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劣势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煤炭资源清洁利用率,减少煤炭的碳排放。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在工业领域推广节能技术,控制煤炭在工业生产环节的消费量。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新能源使用比例。三是制定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制定全面、切实可行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体部署。严格落实《山西能源领域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计划》,明确节能降碳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的科研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培养与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山西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促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6]一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加大黄河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宣传黄河文化的方式,利用“融媒+”方式传播好山西黄河故事,展现黄河文化独特魅力,提升社会成员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增强黄河文化自信。二是加强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黄河沿岸的古建筑、文物遗迹、传统村落、戏曲等加强保护,对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等通过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方式有效发扬与传承。三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立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品牌与创意方面,举办文化旅游创意大赛、打造黄河文化品牌孵化基地等。[7]同时,鼓励黄河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和标识。例如,依托山西黄河沿岸自然及人文景观,开发特色黄河旅游线路;发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便捷的交通优势,加大对云冈石窟、老牛湾、平遥古城、黄口瀑布等景区的合力开发,增强景区吸引力;继续做好“大河晋美”山西黄河宣传片,编写好《山西黄河志》《中国黄河文化大典》等。
  (三)完善体制机制及配套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区域合作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成立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机构,负责管理协调各项工作,持续强化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防汛责任制、河长制、林长制。二是合理分工,协调运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建立权责分明、高效规范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深化流域区域全方位战略合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