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重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系统性,不仅要加大公检法、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间协作力度,更要加强沿黄区域间的合作,共同推进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区域联动发展机制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8]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加强沿黄省区战略合作,不断完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等。除健全与完善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条文之外,更要注重传达生态法治化的发展理念、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实现生态环境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9]《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从政府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污染防治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10]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要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用于支持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的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等项目逐步形成综合型项目,提高山西黄河流域内治理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4、强化监督考核工作
一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有效落实。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监督考核目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水资源高效利用、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监督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和评估,真抓实干,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提拔任用、奖惩挂钩,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提升监督考核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黄河流域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监督考核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广智能化监督手段,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对黄河流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监测。
参考文献
[1]任保平、豆渊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人民黄河》,2021(10):30-34页。
[2]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山川换颜水土重生——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山西日报》,2023-12-01(08)。
[3]张丽媛、范珍:《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山西》,《山西日报》,2024-01-17(01)。
[4]习近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人民日报》,2019-09-20(01)。
[5]石碧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理论视野》,2020(9):61-66页。
[6]《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4190.htm。
[7]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高春平:《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经济问题》,2020(7):106-115页。
[8]吴蔚:《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三晋基层治理》,2023(5):107-112页。
[9]张震、石逸群:《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生态法治保障三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67-176页。
[10]《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山西日报》,2024-08-12(07)。
作者简介
杜舒红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王晓丽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加强沿黄省区战略合作,不断完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等。除健全与完善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条文之外,更要注重传达生态法治化的发展理念、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实现生态环境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9]《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从政府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污染防治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10]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要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执行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
设立用于支持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的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绿色产业发展、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等项目逐步形成综合型项目,提高山西黄河流域内治理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4、强化监督考核工作
一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确保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有效落实。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监督考核目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水资源高效利用、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监督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和评估,真抓实干,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提拔任用、奖惩挂钩,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提升监督考核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黄河流域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监督考核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广智能化监督手段,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对黄河流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监测。
参考文献
[1]任保平、豆渊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人民黄河》,2021(10):30-34页。
[2]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山川换颜水土重生——我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山西日报》,2023-12-01(08)。
[3]张丽媛、范珍:《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山西》,《山西日报》,2024-01-17(01)。
[4]习近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人民日报》,2019-09-20(01)。
[5]石碧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理论视野》,2020(9):61-66页。
[6]《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4190.htm。
[7]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高春平:《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经济问题》,2020(7):106-115页。
[8]吴蔚:《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三晋基层治理》,2023(5):107-112页。
[9]张震、石逸群:《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生态法治保障三论》,《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67-176页。
[10]《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山西日报》,2024-08-12(07)。
作者简介
杜舒红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王晓丽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