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策略
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有待提高
部分党员干部因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有限,对新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存在欠缺。一些关于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政策,要求党员干部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落实办法。一些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部分党员干部难以深入领会政策的要点,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落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和电商运营模式,无法有效地引导农民开展电商业务,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如何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当前在农村社会,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数量较少,无论是文化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文化服务的程度,都距离农民的需求有较大差距。[6]“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4]仍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四)后备力量有待充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的关键在于人才。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较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较上年减少277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2.7%。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2816万人。[7]外出务工农民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农村党员等,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农村年轻优质人才的外出,一方面使得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缺少后继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有所削弱;另一方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村民自治力量缺失。
后备人才不足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广泛参与,其中包括农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旅游策划者等。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生活设施、环境条件及工作平台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工资待遇也不高,使得很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一些地区的村干部岗位工资报酬相对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党组织,使得党组织班子陷入“人难选、无人选”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方面,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需求。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一些地区虽然出台了鼓励人才回流乡村的政策,但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人才不足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策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组织凝聚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待加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高、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强化经济保障、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和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要转变。在此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紧密贴合时代脉搏,依据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对于新兴的农村产业园区,可以采取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方式,加强
(三)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有待提高
部分党员干部因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有限,对新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存在欠缺。一些关于乡村振兴的产业扶持政策,要求党员干部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落实办法。一些农村地区党员干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部分党员干部难以深入领会政策的要点,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落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由于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和电商运营模式,无法有效地引导农民开展电商业务,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如何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当前在农村社会,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数量较少,无论是文化产品的丰富程度还是文化服务的程度,都距离农民的需求有较大差距。[6]“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4]仍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四)后备力量有待充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的关键在于人才。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较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较上年减少277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2.7%。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2816万人。[7]外出务工农民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农村党员等,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农村年轻优质人才的外出,一方面使得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缺少后继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有所削弱;另一方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村民自治力量缺失。
后备人才不足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广泛参与,其中包括农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旅游策划者等。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生活设施、环境条件及工作平台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工资待遇也不高,使得很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一些地区的村干部岗位工资报酬相对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党组织,使得党组织班子陷入“人难选、无人选”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方面,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需求。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一些地区虽然出台了鼓励人才回流乡村的政策,但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人才不足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优化策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组织凝聚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待加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高、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强化经济保障、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和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要转变。在此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紧密贴合时代脉搏,依据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对于新兴的农村产业园区,可以采取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方式,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