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1版
杭州市“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理念与经验启示
价值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同时阐明了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绩效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目的就是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党的二十大[7]报告进一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现代预算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基本遵循了由经济理性向价值理性的演化路径,“以人民为中心”是这一演进的最新成果[8],具体表现为效率、效果、责任、服务、满意、以人民为中心等价值要素的不断拓展与丰富。这一时期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以“公共利益”“公民导向”“为民服务”等为主导,注重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强调治理成果为民所享,保证人民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以人民为中心:“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旨归
  “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旨在建立一个以公民为中心、服务型的政府,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一)“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是以公民为中心,以满足公民需求、提高公民满意度为目标的一种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其特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公民参与。强调公民在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参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公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政府的决策和服务更加贴近公民的需求;二是以公民需求为出发点。将公民的需求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供符合公民期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注重结果导向。关注政府工作的实际效果,以公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政府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四是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向公民公开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政府的工作目标、绩效指标、评估结果等,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五是持续改进。根据公民的反馈和绩效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政府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六是强调责任性。政府对公民负责,通过绩效管理明确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政府履行对公民的承诺。
  ( 二)“公民导向”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一致性
  “ 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我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的密切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一致性
  “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则将公民的需求和期望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强调政府的服务应以公民为中心,关注公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两种理念都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强调政府工作要围绕人民的利益展开。
  2、目标一致性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通过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公民的需求,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方法一致性“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各级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