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公民导向型”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理念与经验启示
的目标。三是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民主法治建设,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完善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资源浪费等。四是政府要做到产出与投入相平衡,以定量定性指标进行绩效管理考核,以质量、效益作为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为了切实提升政府绩效评估的效能,进而提升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绩效评估中需加大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内容和权重,重点关注生态效益。坚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相结合,如公众的支持率、认同率、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城市居民的就业率、扶贫脱困的精准率、投诉率、信访率、群体性事件发生率等,构建完善的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体系,能够切实反映公民满意程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科学谋划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强调公平正义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首要价值追求
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政府高效运转,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但是,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公平性。公平是公共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所包含的基本要求与理念,政府管理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差距,统筹兼顾,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这就更需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否则,就会造成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破坏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公平正义同样应该成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导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公信力,更能体现政府绩效管理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其次需要把市场竞争机制导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健全政府的资源配置。逐步用招标制、承包制和采购制等新形式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杜绝腐败。
(三)增进行政民主与回应性须贯穿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始末
行政民主或民主行政是指民众是否有权并积极参与到政府的管理活动中;回应性则是指政府是否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让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反馈民众问题等。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民主与回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政府内部考核评估以及管理来说,组织内部的民主性是一个组织可以不断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回应性则代表了内部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内部绩效管理的考核等制度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同时也要通过组织内部民主的方式使得结果容易让人接受,比如考核规则制定过程中征求被考核者的意见,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等,同时拥有良好的意见反馈渠道,可以使得政府内部沟通更加有效。第二,从政府绩效管理的外部评价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的社会,社会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政府能否很好地去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与利益诉求,畅通社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渠道变得十分重要。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方式,可以让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评价施政结果,并推动政府主动接受民众的监督,落实“四问四权”,以共治共享的方式实现善政。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取向,从宏观层面来讲,与政府所追求的价值定位应该是相一致的。从微观层面上讲,由于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能定位不同,因而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标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经济、效率、责任、服务、满意等应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定位。
( 四)注重政府绩效管理的双重价值并警惕“绩效主义”
政府绩效管理继承了传统公共行政对工具价值的追求,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科学决策、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然而,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体现政府使命和核心价值的管理战略,不能仅仅满足于工具价值的运用。在实践中,政府绩效管理需要不断地增进社会福祉,保障社会公平
(二)强调公平正义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首要价值追求
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政府高效运转,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但是,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公平性。公平是公共治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所包含的基本要求与理念,政府管理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差距,统筹兼顾,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这就更需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否则,就会造成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破坏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公平正义同样应该成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导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公信力,更能体现政府绩效管理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其次需要把市场竞争机制导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健全政府的资源配置。逐步用招标制、承包制和采购制等新形式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杜绝腐败。
(三)增进行政民主与回应性须贯穿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始末
行政民主或民主行政是指民众是否有权并积极参与到政府的管理活动中;回应性则是指政府是否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让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反馈民众问题等。政府绩效管理中的民主与回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政府内部考核评估以及管理来说,组织内部的民主性是一个组织可以不断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回应性则代表了内部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内部绩效管理的考核等制度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同时也要通过组织内部民主的方式使得结果容易让人接受,比如考核规则制定过程中征求被考核者的意见,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等,同时拥有良好的意见反馈渠道,可以使得政府内部沟通更加有效。第二,从政府绩效管理的外部评价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的社会,社会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政府能否很好地去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与利益诉求,畅通社会公众诉求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渠道变得十分重要。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方式,可以让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评价施政结果,并推动政府主动接受民众的监督,落实“四问四权”,以共治共享的方式实现善政。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取向,从宏观层面来讲,与政府所追求的价值定位应该是相一致的。从微观层面上讲,由于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能定位不同,因而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标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经济、效率、责任、服务、满意等应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价值定位。
( 四)注重政府绩效管理的双重价值并警惕“绩效主义”
政府绩效管理继承了传统公共行政对工具价值的追求,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科学决策、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然而,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体现政府使命和核心价值的管理战略,不能仅仅满足于工具价值的运用。在实践中,政府绩效管理需要不断地增进社会福祉,保障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