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性别偏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男生可以当玫瑰,女生也可以当狮子,性别不是边界,偏见才是
如“斩男色”的口红等,在刺激女性的消费的同时物化女性。4、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斗争
媒介是一把双刃剑,会放大对女性的性别偏见,也会传播女性追求独立、挣脱规训、反抗男凝的声音。当前女性主义正在慢慢走向大众视野,女性的独立意识也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权利,并且形成“斗争”意识。
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时,会采用防卫机制,以维护自身的价值,坚定自己的立场。由于长期以来针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客体化地位,使女性在面对社交平台上对自身的不公平现象时,会更加敏感,启动自身的防卫机制,一些偏激言论很容易挑起性别对立,这种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被冠以“女拳”的污名。
女性主义视角下性别偏见的纠偏
当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理应获得保护,避免受到性别偏见的伤害。然而,在当今时代,性别偏见的表现形式日益隐蔽,增加了识别和对抗偏见的难度。为此,本研究从提升主体认知、构建良好媒介环境、营造积极文化氛围三个维度出发,旨在多角度促进两性和谐相处,有效应对性别偏见带来的挑战。
(一)加强女性主体认知
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其中女性主义认同发展理论更是广泛应用。这一模型完整地阐述了女性从被动接受女性主义到主动认同的过程,包括被动接受、醒悟、融入发展、整合和积极投入五个阶段。对于媒体平台上屡见不鲜的性别偏见,加强大众的女性主义认同成为关键。研究表明,女性主义认同可以帮助女性促进其自我效能感,使女性更好地觉察和面对性别偏见 。[9]
毫无疑问,女性主体认知的提升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渠道予以支持。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强调,“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首要,高校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可通过开设女性主义、妇女学的选修课和讲座,组织开展性别平等的宣传活动,帮助青年一代建构起正确的性别认知。其次,社区可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等项目,使更多的人了解性别平等的实践意义。最后,数字技术为教育实施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积极开发相关的在线课程,通过线上互动学习与案例分享,推广性别平等教育,培养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