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版
青海卡力岗地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文/韩依桐
  ◎青海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究项目“青海化隆卡力岗地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 01M2024020)
  青海化隆卡力岗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其语言使用在易地搬迁及文化等多重社会因素影响下,从安多藏语到逐渐转换成汉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使用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卡力岗地区居民语言使用的现状及特点,揭示卡力岗地区民众的语言态度,为学界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活提供新案例。

  2016年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普通[1]话水平和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不断强调,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选择卡力岗地区进行个案研究具有典型性。易地搬迁政策是国家新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脱贫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农民,通过搬迁安置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帮助他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2]青海省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搬迁居民大多是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汉语能力弱,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在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变化及发展中,卡力岗地区语言文字使用呈现出动态发展。
  学术界对卡力岗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学及社会学方向,比如冶清芳等人以回藏群体长期互动关系分析卡力岗地区民族融合和民族身份认同的研究;沈玉萍和杨士宏两位学者在解释卡力岗回族及藏文化遗存现象时从词汇使用方面提供了一些论据;马伟华则从语言学视角调查卡力岗回族语言使用,但也仅是从对藏、汉双语态度的分析揭示回族群体的语言认同及族群认同。综上所述,从语言角度论述卡力岗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卡力岗地区德恒隆乡卡什代搬迁村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国家语言政策进一步探讨卡力岗地区居民语言使用情况,为学界研究卡力岗地区语言生活提供新的语言材料,为青海在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入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参考。
  卡力岗地区调查概况
  (一)卡力岗基本情况
  “卡力岗”是藏语山名,意为“山岗”。卡力岗地区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该地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藏、汉族等其他民族共同居住的区域,历史和文化也因此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卡力岗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它是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