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4版
青海卡力岗地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母语,与爷爷奶奶说话的时候常用藏语。但学校里大家都使用普通话,回到家里也会继续使用,除非家里人才会用藏语”。这是大多数年轻一代在语言使用上的共鸣。在访谈中如问及老人听不懂的问题时,他也会用藏语协助沟通,语码转换现象明显。对比搬迁前后家庭语言使用发现,搬迁前较多地使用藏语,搬迁后逐渐开始使用汉语方言,藏汉混用频次变高。
  (二)社区语言使用
  “社区语言使用”是指特定社区内,居民们为满足沟通需求而使用某种或某些特定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现象。本文主要将社区语言分为了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进行调查。
  卡什代居民主要使用藏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在社区的日常交流中相互交融。汉语方言受到周边汉族和藏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征。在学校、医院等正式场合中,语言选择是:汉语方言〉普通话,汉语方言的使用非常普遍。年轻一代通常在汉语学习上具备较强能力,能够流利地进行交流和书写。在集市、超市等非正式场合中语言选择:藏语〉汉语方言〉普通话,藏语依然被广泛使用,社区内的一些传统习俗和节日庆典常用藏语进行交流。但邻近的化隆群科县城则更多地使用汉语方言进行日常交际。由此可见,普通话在当地的普及上仍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力度不大,在正式场合中使用的频率较低,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
  (三)语言使用影响因素
  卡力岗地区语码转换频次高,多语使用现象较显著,他们的语言使用受到多重因素深刻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规范。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可能影响语言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SPSS数据分析,用卡方检验判断鉴别出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社会因素。
  对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因素进行双维卡方检验数据分析,发现与居民语言使用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是“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搬迁环境”。不同的个体在语言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
  据表1可以发现,“年龄”“职业”与“文化程度”的检验p值均小于0.05,不同基本因素所对应的p值越小,效果越显著,说明“年龄”“职业”与“文化程度”三个因素都对语言使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性别”的对应p值大于0.05,说明“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程度较小。
  “ 年龄”作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语言使用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其二是“职业”,在外务工的人会使用汉语方言、藏语以及普通话,在不同场合能够随时转换语码,语言使用较灵活,其子女则主要使用普通话交际;在卡力岗以农牧业为生的居民,则主要使用藏语和汉语方言,不同职业影响语言使用;其三“文化程度”越高,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越高。
  根据SPSS独立样本T检验,居民对汉语的语言态度(P=.000〈0.05)在搬迁情况变项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数据均值显示,搬迁前后使用汉语的人数明显发生变化,搬迁前以使用藏语为主,搬迁后藏汉混用频率明显增多,因此语言环境也是影响语言使用的重要因素。
  卡力岗地区语言态度情况
  语言态度影响语言的实际使用。卡力岗地区回族内部之间对语言的看法和态度也存在差异。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藏语,认为这是自己的母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