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德育思想的立德树人价值探析
(《荀子·天论》)的斗争精神,提高“善假于物”(《荀子·劝学》)的科技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促进社会风气崇德向善
我们国家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深刻转变,一方面推动了社会道德提升,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仰动摇、道德滑坡、贪腐现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而网络热议又将之推上了风口浪尖。荀子在战国大争中也针对此类问题提出过不少见解。
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深谙环境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影响。在环境作用重要性上,他认为,一个人有可能成为尧舜一般的“圣王”“圣人”,也可能成为平凡的“布衣”或“匹夫”,甚至可能成为祸害社会的“小人”或“贼” ,这都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后天环境使然。人们“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 荀子·荣辱》)。高尚与卑劣的道德差异,源于“习俗之节”的不同,也就是“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荀子·荣辱》)。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均为个体所处实际生活环境而塑造的,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活。因此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崇德向善,是立德树人的外在基础,也是“化性起伪”的重要保障。在改善环境的途径方面,荀子强调必须“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如果“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就会“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荀子·性恶》)。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进行“化性起伪”的前提,否则,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化性起恶”。为此,一方面,应以“礼”教化民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以德治提升百姓道德素养,改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法”惩治不法,“刑以防其奸”整治社会环境。荀子既反对“不教而诛”,亦反对“教而不诛”,唯有“礼法并施”,也就是“隆礼重法”,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方能保持优良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人格特质,导致“(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六》)。国际透明组织的“苹果理论”指出,预防腐败的策略应更多地关注放置苹果的环境和条件,而非单纯地剔除已经腐烂的苹果。所以,要构筑道德高尚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为立德树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环境动力支持。
总之,荀子的德育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教化先河,在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的道德性、文明性上具有重要贡献,为我们立德树人提供了文化自信和多方面的返本开新传统智慧,有助于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更好地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完成其根本任务,为民族复兴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1).
[3]姜希玉.荀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6-9.
[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7]邱君帝.荀子思想的乡村振兴价值研究[J].新西部,2023,(11):174-176.
[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讲政德[N].新华每日电讯,2018-03-11(001).
[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作者简介
邱君帝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党建、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风气崇德向善
我们国家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深刻转变,一方面推动了社会道德提升,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仰动摇、道德滑坡、贪腐现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而网络热议又将之推上了风口浪尖。荀子在战国大争中也针对此类问题提出过不少见解。
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荀子深谙环境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影响。在环境作用重要性上,他认为,一个人有可能成为尧舜一般的“圣王”“圣人”,也可能成为平凡的“布衣”或“匹夫”,甚至可能成为祸害社会的“小人”或“贼” ,这都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后天环境使然。人们“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 荀子·荣辱》)。高尚与卑劣的道德差异,源于“习俗之节”的不同,也就是“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荀子·荣辱》)。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均为个体所处实际生活环境而塑造的,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摆脱社会环境而独立存活。因此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崇德向善,是立德树人的外在基础,也是“化性起伪”的重要保障。在改善环境的途径方面,荀子强调必须“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如果“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就会“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荀子·性恶》)。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进行“化性起伪”的前提,否则,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化性起恶”。为此,一方面,应以“礼”教化民众,“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为政》),以德治提升百姓道德素养,改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法”惩治不法,“刑以防其奸”整治社会环境。荀子既反对“不教而诛”,亦反对“教而不诛”,唯有“礼法并施”,也就是“隆礼重法”,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方能保持优良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对个体道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人格特质,导致“(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六》)。国际透明组织的“苹果理论”指出,预防腐败的策略应更多地关注放置苹果的环境和条件,而非单纯地剔除已经腐烂的苹果。所以,要构筑道德高尚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为立德树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环境动力支持。
总之,荀子的德育思想开启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教化先河,在保持中华文明突出的道德性、文明性上具有重要贡献,为我们立德树人提供了文化自信和多方面的返本开新传统智慧,有助于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更好地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完成其根本任务,为民族复兴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1).
[3]姜希玉.荀子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6-9.
[6]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7]邱君帝.荀子思想的乡村振兴价值研究[J].新西部,2023,(11):174-176.
[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讲政德[N].新华每日电讯,2018-03-11(001).
[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作者简介
邱君帝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党建、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