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4版
文旅融合视域下海南省打造城市IP策略探究
  (二)儋州:东坡文化IP
  围绕东坡文化,儋州精心打造了多条文化旅游线路。如“我本儋耳人”儋州一日体验游,游客可以前往中和参观东坡书院、中和古镇,沿着东坡足迹,还原东坡生活场景,领略历史变迁。在东坡书院内,游客可以聆听讲解员讲述苏东坡居儋期间的故事,观看东坡诗词朗诵表演,参与书法临摹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东坡文化内涵。此外,儋州还通过文艺作品、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东坡文化,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苏东坡在儋州的研究著作、诗词赏析集,创作了以东坡故事为蓝本的舞台剧、歌曲等。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高潮,大会期间举办诗词朗诵会、东坡文化学术研讨会、东坡美食节等活动,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与增收。
  (三)海口:骑楼老街IP
  为了挖掘骑楼老街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整理出大量关于骑楼老街的历史资料,包括其起源于1910年前后,由南洋归侨回乡建设,融合彼岸建筑理念与本土风格的发展历程,以及天后宫、冼夫人庙等传统庙宇背后的故事。同时,对老街的业态进行了精心规划与升级,引入了众多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品等业态。还举办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欢乐的文化盛宴。骑楼老街的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并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成为海口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海南省打造城市IP的问题剖析
  尽管海南省在城市IP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城市IP的影响力与文旅产业的深度发展。
  (一)IP同质化严重
  海南各城市在IP打造过程中,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缺乏独特个性与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滨海旅游为例,三亚、陵水、乐东等多个市县均主打海洋沙滩、阳光度假主题,旅游产品和项目相似性高,游客缺乏新鲜感。据网络留言调查,近70%的游客认为海南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项目大同小异,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容易导致游客审美疲劳,还使得各城市在旅游市场中陷入低价竞争的困境,难以实现旅游附加值的提升,不利于城市IP的长远发展。
  (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海南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如黎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等,但在城市IP建设中,对这些文化内涵的挖掘尚显肤浅。部分地区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时,仅停留在展示民俗歌舞、传统技艺表演等表面形式,未能深入阐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渊源、社会价值与精神内涵,游客难以真正领略文化的精髓 。以黎锦为例,作为[2]海南黎族的传统手工艺瑰宝,其复杂的织锦工艺、独特的图案符号承载着黎族数千年的历史与信仰,但在旅游开发中,多数仅将黎锦制成简单的纪念品售卖,未充分展现其深层文化价值,使得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大打折扣,无法为城市IP注入深厚底蕴。
 (三)传播推广力度不够
  城市IP的传播推广对于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至关重要,然而海南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宣传渠道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媒体与旅游展会,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在社交媒体时代,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成为旅游推广的重要阵地,但海南许多城市IP的宣传内容更新缓慢、形式单一,缺乏创意与互动性,难以吸引年轻一代游客的关注。另一方面,营销手段缺乏创新,未能根据不同客源市场与游客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如针对国际市场,海南城市IP的宣传未能有效融入国际文化元素,难以引发国际游客的共鸣,导致海南城市IP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低于国内其他旅游热点城市,国际游客到访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