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5版
文旅融合视域下海南省打造城市IP策略探究
  (四)产业联动效应不明显
  城市IP的打造应与文旅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联动效应,但海南目前在此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旅游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尚未构建起完善的一站式旅游服务体系,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常遭遇交通不便、住宿餐饮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旅游体验。此外,文旅产业与农业、体育、科技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深度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 [3 ]。 例如,在“旅游+农业”方面,虽然海南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开发零散,缺乏规模效应与品牌引领,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无法实现产业间的相互赋能,限制了城市IP的产业带动能力与综合效益提升。
  海南省打造城市IP的优化策略
 (一)深挖特色文化,打造差异化IP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海洋文化作为海南文化的重要基石,贯穿于海岛发展的始终。从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渔业的蓬勃兴起,形成了独特的渔家文化。黎苗文化是海南本土少数民族智慧与情感的集中体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堪称“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苗族的银饰锻造工艺复杂多样,承载着苗族人民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华侨文化同样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是著名的侨乡,众多海外侨胞带回的先进理念,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深入挖掘华侨文化,能为城市IP增添国际视野与时尚元素,吸引更多追求多元文化体验的游客。通过对这些本土文化资源的全方位挖掘,海南能够构建起丰富多元、独具特色的城市IP文化内核,展现出海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当下环保、健康、文化体验等理念深入人心,海南应顺势而为,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IP。以环保为例,海南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可塑造“绿色海南·生态家园”的IP形象,推出生态研学旅游线路,让游客深入热带雨林、湿地保护区,了解生态保护知识,参与生态修复实践 。 [4]在旅游设施建设上,注重采用环保材料、推广清洁能源,打造绿色酒店、绿色景区,既契合时代潮流,又能提升海南旅游的品质与形象。通过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海南能够打造出独具魅力、影响广泛的城市IP,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故事性与情感共鸣
  讲述城市故事,赋予IP灵魂。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流传着诸多关于航海贸易、异域使者到访的传说,这些故事可以在游览中通过现代的叙事手法呈现,如设置情景短剧、历史故事长廊等。民俗传说反映了黎苗等少数民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信仰,黎族的创世神话中讲述了天地万物的起源、祖先的诞生,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些传说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黎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所在。将民俗传说融入民俗文化村、非遗展示馆的体验项目中,让城市IP更具深度与韵味。
  引发情感共鸣,增强游客黏性。城市IP所承载的文化自豪感[5]与归属感同样能打动游客 。对于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游客而言,海南的妈祖文化、琼崖纵队红色文化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妈祖文化源远流长,海南妈祖庙庄重的祭祀仪式、详实的文化展示,能够唤起游客们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与自豪。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能促使游客全身心投入旅游体验,还会让他们在旅程结束后,主动成为海南城市IP的传播者,形成口碑效应,使海南城市IP的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为海南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创新传播推广模式
  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话题热点。短视频创作是引发传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