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2版
新职教背景下 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践模式研究
文/刘富才 柯红香 刘慧芳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新职教背景下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践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F jxczx23-239)
  新职教背景下,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也向着全新的目标出发。通过对“教学工厂”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工厂”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新范式,打造出一种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缩短学生转变为职业人所需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了解企业和产业。以学校、企业、学生三个视角为主展开研究,通过“教学工厂”实践模式应用前后的要素结果对比,查看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层面受到的影响及改善和增益的显著效果,通过结果观察给出验证,并提出创新策略及结论。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产业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变革必然给岗位与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冲击挑战,而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专业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学校引入并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经营与再创新环节,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校内企业环境,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办学模式 。 2022年,[ 1]《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2]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从产教关系的主体来说,我国产教关系的主体经历从“学校主体”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转变。
  研究假设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假设
  假设1:以学校为研究视角,在“教学工厂”模式实施前后,学校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情况、专业学生在工厂或企业的就业情况、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紧密度以及合作满意度情况的对比,通过对比验证“教学工厂”模式的提出与改善为学校带来的上述情况的改善与增益效果。
  假设2:在企业视角下,通过对比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与“教学工厂”模式的创新运行,企业工作效率、学生工作积极性、上岗专业化水平、工作岗位熟悉度要素的前后结果,观察结果的显著性改善与效果。
  假设3:从学生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学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验证“教学工厂”模式下观察组学生学习的专业化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指标优于传统模式下对照组学生学习状态。证明“教学工厂”模式对学生学习状态干预与改善的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