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背景下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践模式研究



企业工作效率、学生工作积极性、上岗专业化水平、工作岗位熟悉度,观察结果的显著性改善与效果,验证“教学工厂”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增益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教学工厂”创新模式下的企业工作效率得分8 .13± 0.16、 学生工作积极性得分8.91±0.23、 上岗专业化水平得分8.09±0.92、工作岗位熟悉度得分8.01±0.12;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企业工作效率得分2.25± 1.51、 学生工作积极性得分3.11±1.62、上岗专业化水平得分3.11± 2.22、工作岗位熟悉度得分3.55± 2.33。
选择GraphPad Prism 9版本多变量柱状图分析制图,结果如图2所示。黑色柱状图代表“教学工厂”创新模式,灰色柱状图代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数字1-4分别代表:企业工作效率得分、学生工作积极性得分、上岗专业化水平得分、工作岗位熟悉度得分。通过对比得分情况可知,“教学工厂”创新模式下的得分均显著提升,平均提升率97.5%,通过上升趋势可以看出,经过“教学工厂”创新模式运营及新模式干预,教学工作开展增加了实效性,大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改善了企业实训岗位能力不足的问题与缺陷,增强了岗位熟悉度,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增益效果明显,改善呈现显著性。
(三)从学生视角看
在T学校内选择100名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其中将100名学生分为两组,观察组50名、对照组50名,周期一年,每个月监测一次,取12次的平均数为评分最终值。观察组采用“教学工厂”创新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培养专业化人才,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学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验证“教学工厂”模式对学生的帮助与改善情况。查看相应要素的对比情况,这些相关要素包括:专业化水平、学生素养、教学质量,以证明“教学工厂”模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干预与改善的显著性。结果如表3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监测频次均为12次,平均1个月(30d)/次,观察组的平均得分为专业化水平9.13、学生素养8.99、教学质量9.12;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为专业化水平3.43、学生素养2.45、教学质量4.11。
按照“教学工厂”创新模式,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监测数据融合表1、表2、表3进行整合,得出综合得分对比数据,再根据表1到表3数据的综合得分进行加权平均10次计算,以加权平均得出综合指标1-10,如表4所示。将综合结果对比统计数据导入制图软件,选择MATLABR2023a版本3D V ar模型分析,制作模型图,结果如图3所示。红色方框区域为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