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背景下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践模式研究


得分3D演示区域,绿色方框区域为对照组得分3D演示区域,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得分区间在高分区间,对照组得分区间在低分区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在“教学工厂”创新模式的影响下,观察组学生的整体专业化学习成绩更好、学生素质更高、学校完成教学质量更好,“ 教学工厂”创新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实效性增益明显。
“教学工厂”实践模式创新型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与实验结果的支撑,验证了“教学工厂”实践模式创新的有效性,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提高专业课学习质量,并改善增益效果。当前针对实验结果有效性,提出经验与实践视角下“教学工厂”实践模式可供参考完善的创新型策略。
( 一)利用企业和产业资源,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
将企业实景环境引进教学课堂中,在校内搭建具有真实场景、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条件领先的“教学工厂”,使校企优势资源融合互补,并通过完全真实的项目实训和模块化、任务式教学,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共同解决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实际难题。通过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项目化实训方案,实时沟通交流,保持信息畅通。学生直接面对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流程,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专长,理实一体,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既定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解决复杂生产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培养符合贴合产业、匹配岗位、技术纯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二)构建“教学工厂”新课程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构建“教学工厂”的现代学徒制度,形成“订单式”的培养供给策略,通过“订单”供给学员,开创全新的“教学工厂”新模式的课程内容,设计全新的课程内容,提出加快构建课程体系的策略。
首先,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新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依托“教学工厂”项目衍生、转化,产品设计研发,教学实习实训等多模块的功能体系,围绕职业岗位核心标准,开发基于真实岗位操作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有机结合。
其次,新型课程体系中集校园、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企业项目、实习实训等为一体[4],设定全新的岗位责任书与实习实训手册,岗位责任书培养学生进入真实企业后形成责任感与自主工作意识,实习实训手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岗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