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8版
数字赋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上深度融合,依托线上线下双平台讲好、讲活红色故事,研发创作精品网络文化作品,实现党建工作媒体与载体的数字化创新,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二是依托数字技术占领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数字化转型是高校党建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数字化运用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 ” 高校做好融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利[5]用校园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传播党的声音。三是深挖“互联网+党课”教学方式,开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制作拍摄红色微党课视频、党员教育宣传片等,满足学生多渠道学习需求,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与重点内容依托网络进行个性化推送,持续采用实践探索方式打造网络思政新生态。
  (三)优化数字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
  数字赋能是民办高校智慧党建精准化工作的探索,是适应新形势党建工作的需要,有助于实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现代化。例如,完善智慧党建平台功能,建设创新型党支部,发挥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头雁效应,有效解决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不精确、培养水平不高等问题,积极推动党建和育人工作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精准育人、科学育人、个性化育人效能。另一方面,推广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师生党员的学习兴趣,“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党员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 6]通过优化数字党建平台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民办高校党建信息化和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有一定的积极带动。
  (四)推进数字党建,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民办高校大学生,从小接触信息化技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更好推进数字赋能党建,就成为民办高校党建重点工作之一。一方面,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高校通过数字技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把数字党建平台办成党员进行交流思想、同学共进的成长园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理论阵地,“宣传学习党建知识的同时,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群体的认知力和辨别力,从而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屏障” , 守牢网络[7]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推进教学数字化。高校可以建设以“ 课程思政智慧教学平台”为核心的数字教育新生态,配套建设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等,通过教学智慧系统,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同步建立高校思政智库,完善信息化手段实现远距离课程共享,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迭代升级,以数字赋能党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赋能党建是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创新智慧服务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做好精细化服务,对增强基层党建活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8.
  [2]宋琳.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J].中国集体经济,2022(9):56-57.
  [3]孙璐杨,伍志燕.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J].理论探索,2021(2):40-47.
  [4]赵荣坡.高校党组织如何做好本职工作[J].人民论坛, 2019( 8) :82-83.
  [5]朱春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研究[J].教师,2023(2):9-11.
  [6]窦守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研究[J].成才,2022(21):1-3.
  [7]王宏,潇潇,张冰清.“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1):135-139.
  作者简介
  何文举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胡梦妮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花 芸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