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4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戏剧美育多元课堂的艺术思政探索
践和公益的服务,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也促进了他们关注现实,知行合一,把学校所学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关注传统文化并接受美育熏陶的学生相继组成多个团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比赛,荣获多项奖励。戏剧美育工作室的成员,结合实践撰写的研究论文在《当代戏剧》《曲艺》《安徽教育科研》等学术期刊发表。
  1990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80寿辰的主题演讲中,就如何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问题,提出了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思想,把文化和美学有机融合,对艺术美育的当代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遵循这样的思想,西北大学戏剧美育把传统的校园戏剧立德树人,拓展到当代的戏剧美育服务社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诉求,我们专门成立了师生的戏剧美育工作室。目前,我国的戏剧师范教育相对落后,所以必须积极发挥综合大学文化美育的基础优势,总结提炼西北大学戏剧美育的特色经验,引领和推动美育浸润行动,努力构建戏剧美育共同体。
  2018年以来,学校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联合举办戏剧节,指导省内外多所中小学的剧社开展活动。结合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改革,编创排演了历史剧、成语剧和“凡人微光·好家风”物件故事剧场。面向社会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把戏剧美育和服务社会深度融合。通过以戏结缘,携手育人,努力实现大学和中小学、社区、乡村的“美美与共”。2024年,西北大学第37届“黑美人”艺术节增设了戏剧美育展演的特别单元。在这一单元中,西北大学幼儿园演出了故事寓言剧《老鼠嫁女》;西北大学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的大学生和西北大学附小的同学,“ 大手拉小手”,合作创排了成语剧《拔苗助长》;西安曲江二小的同学,表演了心理剧《绝不沉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学校演出了从文学经典改编的课本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台携手的成功展演,推进了戏剧美育共同体的构建,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魅力。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中的特色魅力和现代价值,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生动活泼、入脑入心,以人为本、知行并重的戏剧美育实践,积极探索,定能大有作为。目前,学界关于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课程上。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关注点,大都聚焦于课程本体。但从艺术审美规律、戏剧综合实践特点以及美育的跨学科性质等多维度审视,戏剧美育实践的外延,明显大于常规课程,是多元课堂综合实践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复合结构,是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的有效整合。
  为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戏剧美育多元课堂,作为一种艺术思政的探索,就要大胆打破一般课程的概念框范,立足实践因校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学科专业基础和学校特色经验,把校内的教室、剧场、排练场和校外的博物馆、实践实习基地等多方面有机整合,综合利用校园戏剧、教育戏剧、戏剧通识课、美育讲座和艺术工作坊等多元形态,努力寻找戏剧美育和艺术思政的交集的最大公约数,立足角色、情境、冲突、行动等戏剧审美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美育精神,努力实现“以戏化人,以美育人”的“美美与共” 。
  参考文献
  [1]高小康.人与故事[M].东方出版社,1993:14.
  [2][英]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126.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商务印书馆,1997:240.
  [4]高字民.青春作伴:高字民校园戏剧实践教学案例集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282.
  作者简介
  高字民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