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科技赋能 潜力无限——“三北”工程的宁夏智慧

  北京林业大学在盐池县实施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演示图

目前,宁夏已累计完成治理面积344万亩,其中营造林24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59万亩,盐碱耕地改良40万亩,完成了占攻坚战总任务820万亩的42%。
  特色一:科学用水扭转生态修复理念
  “过去认为植树造林越多越好,经过30多年的摸索后,发现这种理念是错误的,现在我们采取‘以水定树’的方法造林,科学计算出一个地方有多少水,需要种多少树。”唐希明所讲的正是宁夏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四水四定”科学用水理念。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恰逢宁夏“三北”工程建设进入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宁夏按科学用水的原则,先后规划实施了北部绿网巩固提升、中部扩面增绿、南部护绿涵水等工程,坚持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规划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六期重大治理项目80多个。
  宁夏全域推广科学用水,统筹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通过微型集水沟、渗灌技术精准补给植被,水资源利用率提高60%。应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搭配滴灌、根灌技术,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成节水型绿洲农业示范区。同时,坚持量水而行,科学绿化水平明显提高,绿化机制更加完善,全区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固碳能力和碳汇增量稳步提升,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形成一批具有宁夏特色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国家林草局将宁夏列为全国首批6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份之一。
 特色二:科技赋能带来无限可能
  “我们也是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的,从植树造林到林草结合再到生态修复,也是一点点发现问题再修正,特别是近些年科学理念与科学技术的介入,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多年与腾格里沙漠打交道的唐希明感受颇深。
  盐池县沙泉湾由北京林业大学张宇清教授担任站长的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从2006年开始一直在这里进行监测荒漠生态系统碳水过程与荒漠土壤微生物开发、沙化土地综合利用及荒漠区固沙植物优选等多项研究。据驻地的一位博士介绍,“最近我们主要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通过细菌实现土壤结皮产生肥岛效应逐渐实现植物的自我修复,最后实现生态系统稳定与生物多样性维持。”而他与导师还在进行另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在气候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多种生态修复的方法。 ”
  距离沙泉湾两三公里的沙边子村,北京林业大学的“草方格+人工藻种+种子+沙蒿胶+复合菌剂”实验田新长出的草明显比实验田外草方格中的草密集、粗壮很多。据盐池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从2024年开始这块综合治理区尝试采用了草方格锁沙、人工干预固沙、灌草结合的多种修复方法。其中有1000亩采用了沙结皮治沙与灌草补播技术。与北京林业大学校地合作,推广了林草融合发展,经过一年的观察发现,“区域内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起来。 ”
  而在唐希明带领下的中卫市腾格里锁边固沙项目,既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