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6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悠然现金山银山— —安康市宁陕县调研记
文/张凌云
  
  2002年率先在福建开启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核心是生态美,百姓富,让沉寂的山林成为农户的真正财产。20余年来,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到聚焦具体问题“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从主体改革到配套改革,每一小步都牵动着千万户切身利益,千万种声音,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道理,如何调解?真是困难重重。但这场巨变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一边摸底一边及时跟进,哪怕取得微小进展,也及时试点示范,无数微小的进展累积、渐进让目标清晰起来。作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进行集体林改试点的宁陕县,大胆创新,各项因地制宜的举措纷纷落地,为集体林改和林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集体林改)是让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绿色变革。
  万物并秀的5月,调研人员跟随宁陕县林业干部,在太山庙镇曾溪沟看到了野生水百合和附子复合种植的奇观,在四亩地镇调研了林麝养殖、党参种植的新技术。一路上,林业干部向前来考察中药种植项目的公司,如数家珍介绍上坝河、悠然山森林康养基地……听着干部们真诚而急切的话语,可以感受他们为宁陕林下经济发展有些“山深人不知”的焦急,但是,言语间却有着道地中草药原产地的底气,透着决意能闯出一条路来的干劲。
  2007年,宁陕县作为陕西省第一批集体林改十个试点之一,至2008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主体改革,累计颁发林权证1.73万本,发证率达99%。2015年、2018年,宁陕县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实验(示范)区。2024年,宁陕县在盘活资源,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再一次成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县。
  一道道政令,背后是集体林改破冰前行,困难重重的现实。在调研中,倾听一线工作人员说起勘界、审核、确权,每一步都会有想不到的矛盾纠纷,他们说只能迎难而上,只能学会找到最好的协调办法,没有办法绕道走。随着改革经验不断丰富,从小处着手,总结方法,这项伸到血管末梢千家万户的改革,面目越来越清晰,山更绿了,惠及的百姓越来越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历程
  “ 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营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这首打油诗是林改前部分林农的内心写照。一面是生态绿化得不到更好的养护发展;另一面是广大林农始终守着山林,明明就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却无法产生收益,只能过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