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悠然现金山银山— —安康市宁陕县调研记

距离宁陕县城不到5公里的上坝河森林公园
到农民手中的林权证,保证做到了“不变不换”的效果。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宁陕县是陕西省第一林业大县,也是全国10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林地附属物价值高,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宁陕人把秦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看得格外重,以秦岭兴为己任,为家在秦岭而自豪。但是林地附着物种类多,经营周期不同,收益也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如何能在林改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既能差异化体现资源价值又能让农民们满意,让山林成为农民可变现的财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集体林改工作人员以对农民负责的工作热情和态度,以“六个必到位”“五要五不要”、书记负责制等原则、做法,才有了人人交口称赞的把林权证办成“铁证”的说法。
目前,随着产权登记部门变更,集体林改工作需要和自然资源部门协作,依照新技术勘界确权,为林农办理不动产权证。太山庙镇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换证试点,已完成矢量数据采集,具备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各项条件,即将推进林权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成果审核及数据入库工作。
(二)“六个必到位”
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县,没有经验可借鉴。宁陕县迅速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全县约3000人参加集体林改工作。2137件、 3120卷档案,1.7万份宣传资料是这场改革推进的见证。
“六个必到位”工作要求: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二是全民参与林改,政策宣传到位;三是科学制定方案,三级联审到位;四是尊重农民意愿,操作程序到位;五是认真勘界勾图,确权发证到位;六是健全林改资料,档案管理到位。
主体改革期间,宁陕县领导多次带领工作组深入筒车湾镇、城关镇、新场镇等乡镇,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林改方案的审核。全县形成了“县委书记直接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操作、部门负责人配合服务”的工作格局、“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机制。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其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从而可见,宁陕县在主体改革时的工作机制,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值得借鉴学习。
同时,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出台了符合本县县情,操作性强的《宁陕县林改实施方案》,巡回到各村进行政策宣讲,召开村、组群众会议860余场次。全县1.7万农户一户一封林改公开信、一户一张林改年画、一户一册《林改政策读本》,保证从工作人员到村民,人人熟悉林改政策,形成了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的良好氛围。
(三)“五要五不要”
山林权益对每一户都是不能碰触的生死线。按照“均山、均权、均利”的思路,宁陕县做到了阳光林改,与农户面对面、公开透明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