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张掖市农业节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肥技术,重度盐碱区优先用于生态绿化,通过水质改良与农艺措施结合,实现微咸水资源化与土壤改良双重效益,走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之路。四是突破再生水利用规模。在现有再生水生产和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托各级污水处理厂,扩大再生水生产,对城乡污水收集设施进行升级,以稳定水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农业灌溉用水渠道,实现有水可用和科学用水的双重目标,系统性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
  (二)构建节水技术推广协同机制,破解设施应用难题
  针对张掖市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推广难的问题,要进一步摒弃陈旧观念,坚持以水定地,加强农业节水。一是强化跨部门统筹协调,建立政府、科技、经营主体和制度保障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成立多部门联合工作小组,实施高耗水作物种植负面清单管理,比如明确各地能种多少地、用多少水,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鼓励种植耐旱作物。集中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资金,在重点灌区建设节水示范带,配套喷灌、滴灌等设施。建设数字化水资源管理平台,实时查看水情、调配用水,在农村水管改造时安装智能水表,为后续阶梯水价制度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深化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根据河西走廊土壤特点,重点公关水肥一体化技术、低成本管网改造技术及耐旱作物品种育种技术,建立专家工作站,并联合市(县、区)水务系统专家,形成专家引领、科技特派员包联、农户参与的产学研体系,推动节水技术落地落实。三是完善设施全周期建管机制。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策激励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统筹-农户参与”模式,推进跨区域设施共建,明晰公共管网与田间设施管护权责,激励农户自主应用节水技术。引入专业化服务主体,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三)强化节水宣传教育,提升农户节水意识
  农业节水工作成效跟农民的认知水平、态度倾向以及行为表现息息相关,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农户节水意识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构建“宣传引导+技术引领+激励驱动+政策保障”多方机制。一是构建多维宣传体系。通过电视广播开设“ 节水小课堂”、建立各村微信节水交流群推送图文技巧,在农闲时组织流动宣传车到田间播放节水动画,在农家书屋摆放节水手册二维码,利用立体传播矩阵,形成“视听触”全方位宣传体系,强化农户节水认知。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探索实施“现场演示-分组实操-智能跟踪”三步培训法,由农技人员现场演示智能灌溉设备操作并指导农户分组实操,为每户发放标注不同作物最佳灌溉量的方案卡,在示范田安装实时显示用水量和效益的智能水表,通过“眼见为实”的场景化教学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三是推行节水积分制。将参与培训、主动安装节水设备、季度用水量较基准值节约10%以上等行为纳入量化积分体系,对农户用水行为进行量化积分,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农药化肥、农技技术指导次数以及“五好家庭”“节水示范户”评选资格。通过物质激励与荣誉激励双管齐下的办法,不仅向农民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技术,同时还能用积分兑换的方式增加获得感,节水行为就能更好转化为农户可感知的实际收益,增加农户参与热情。四是强化政策工具支撑。探索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对积极应用智能节水设备的农户和经营主体给予购置成本30%-50%的差异化补贴,同步将节水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通过财政杠杆与考核导向增强农户参与动力,形成“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的意识转变与行动自觉。
  (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农业节水管理机制
  张掖“一山一水”的主要矛盾在水,重点是黑河水,关键在地下水。 [2 ]针对张掖市农业节水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需立足“水情就是市情”的基本认识,加快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管控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分级管控责任链。紧扣黑河与地下水管理核心,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下达的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的水资源“双控”指标 [ 3 ],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