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0版
我国鼓励生育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限。鉴于此,深入研究我国鼓励生育及相关的财税政策并不断优化,可以更有效发挥政府职能,对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鼓励生育政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历经重大调整,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反映了国家对人口结构阶段性变化的政策应对。
  (一)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规模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 。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抑制了人口增速,缓解了资源与环境压力。这一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人口形势的转变,老龄化加速、生育率持续走低等问题凸显。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旨在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全面二孩”与“单独二孩”政策效果基本一致,政策实施之初,人口数量有小幅度增加,但是很快新增人口数量又开始减少,二孩政策并没有发挥出预期效果。面对人口发展的新态势,2021年我国正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力求提升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体现了我国生育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逐步向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发展转变。[2]
  (二)我国鼓励生育财税政策实施情况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推动生育和托育服务发展。多地积极探索生育补贴制度,部分地区发放一次性补贴,例如,云南自2023年起,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2000元,三孩家庭发放5000元;长沙对符合条件的三孩及以上每孩给予一次性10000元的补贴。也有一些地区根据孩子成长定期发放,例如四川攀枝花对二孩及以上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岁。这些补贴政策,增加了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育意愿。托育服务方面,主要是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和托育建设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例如,福建采用“当年预拨、次年结算”方式,安排1.5亿元补助1.5万个新增托位。这些措施有效增加了托育服务供给,降低了家庭托育成本。
  在税收政策方面,2022年起,我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按照每孩每月1000元的标准予以扣除。2023年,扣除标准进一步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的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子女教育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分别减税360亿元和50亿元。此外,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的房产、土地,可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这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直接减轻了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家庭在养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也缓解了托育服务机构的资金压力,让托育服务机构更有发展动力。
  我国鼓励生育财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生育的财税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优化完善。
  ( 一)政策覆盖范围有限,部分群体难以受惠
  财政政策上,生育补贴范围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