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 与“实文化”的互构机制研究
以王进喜及其铁人精神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分析与符号学理论,揭示其与石油工业中“实文化”的深层互构逻辑。铁人精神的担当意识、创业品格与专业态度,与“实文化”的诚实、务实、求真内核形成三重互动。历史层面塑造工业文化人格符号,实践层面建构制度价值体系,传播层面生成中国特色工业话语。新时代下,二者互构呈现政治动员向文化自觉、行业精神向国家认同、历史资源向创新动力的三重转型,其融合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尤其通过“务实重行”的价值重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历史智慧。
“实文化”是中国工业文明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强调诚实、务实、求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在于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科学理性的态度和诚信为本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王进喜的事迹和铁人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化进程中的“实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文化标识,其精神遗产至今仍是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庆石油会战中“实文化”的历史贡献
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国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形成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为核心的“实文化” 。铁人精神中蕴含的实文化,是中国工业化初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中淬炼出的生存智慧。它不仅帮助中国突破了“一穷二白”的发展困局,更塑造了一种“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崇尚实干”的民族工业品格,成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
(一)工业化建设的推动力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实文化”,为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提供了精神动力。其本质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通过精神动能最大化弥补物质条件短板的适应性文化策略。以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代表,在设备简陋、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依靠人拉肩扛、盆端桶提等人力填补机械化不足,实质是通过人力资本超强度投入对冲物质资本短缺。通过“铁人精神”符号化,将个体奉献转化为全社会工业化共识,形成“万人大会战”式组织效率,契合计划经济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求。大庆油田开发中总结的“六分四清”采油法、针对高含水油田的“分层开采”技术,是引进苏联技术后根据地质条件进行的适应性改造,避免照搬理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