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索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旨在探讨人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与路径。阐释人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引育并重增加人才资源总量、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加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四条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才支撑。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好发挥“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的必由之路,也是成渝地区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与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1]。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亟[2]须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重庆市和四川省在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然而,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成渝地区在人才资源总量、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人才政策竞争优势、人才协同发展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以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理论内涵深刻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