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6版
乡村留守妇女何以重塑身份认同— —以H镇留守妇女非农就业为例

  H镇举办妇女节活动

  还能增强其在家庭决策中的话语权。再者,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回流政策措施,吸引育儿专业人才返乡,传授先进育儿理念与方法,提升整体育儿水平,使留守妇女安心工作,放心将子女托付给专业托育机构。
  (三)健全制度政策保障,维护妇女权益
  乡村振兴政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有效落地既要靠上级部门的有力推动与监督,也离不开基层的紧密配合与高效执行。首先,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制定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留守妇女创造更多非农就业岗位,确保其充分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红利。其次,在落实留守妇女非农就业政策过程中,切实保障妇女就业权益,完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及其相应配套举措,设立留守妇女就业示范奖项,激发其就业积极性。同时,与留守妇女签订规范劳动合同,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为确保留守妇女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掉队,广泛开展与留守妇女的联系工作,通过入户走访、“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深入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积极宣传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共同迈向高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海忠.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8(1):81-85.
  [2]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2):37-44.
  [3]George A. Akerlof,Rachel E. Kranton.Economics and Identit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2000(3):715-753.
  [4]汪淳玉,叶敬忠.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留守妇女的新特点与突出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20(1):17-25+55.
  [5]Lawler,S.Identity:SociologicalPerspectives[M].Malden:Polity Press,2014.
  [6]梁振华,齐顾波.村庄虚空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多元角色分析——基于河南范庄的个案研究[J].西北人口,2013(5):103-107.
  [7]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21-27.
  作者简介
  王国敏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