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6版
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致远社区治理为例
  (三)技术赋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区虽初步构建起“线上+线下”服务矩阵,但技术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数据整合度低,数据分析能力弱,场景覆盖面窄等问题,未能延伸至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高频需求领域。要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治理效能,需在经费投入、专业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城市社区治理优化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社区工作牵挂于心,强调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尝试从资源融合、队伍建设、居民参与、技术赋能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路径,为推动社区治理向“全周期管理”转型,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有效融合资源,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融合资源是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路径。
  1、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协同治理体系
  构建党建引领的“一核多元”治理格局。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建立“社区议事厅”“共治委员会”等协商平台,并形成规范化议事流程,整合居民、业委会、物业等主体,解决社区治理急难愁盼问题,彰显协商民主效能。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党员中心户”制度强化党群联结,弥补公共服务短板,通过“文明劝导队”实现公共秩序的维护。
  2、探索数字化党建赋能治理创新
  依托“党建云课堂”“智慧党建平台”等数字化载体,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时空突破。实行“积分制”激励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形成“服务兑换”良性循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探索辖区学校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3、打造资源整合与价值共创机制
  深化校地共建,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停车场、图书馆等设施。面对高校毕业生激增与就业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整合社区资源创建社区青年创业空间,孵化青年创业企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支持,让社区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探索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形成社区服务产业共同体。同时,设立社区治理专项基金,整合政府补贴、社会捐赠等渠道资金,开展“六点半课堂”“暑期夏令营”等民生项目。
  ( 二)坚持专业化与激励并重,加强社工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 加强新时代社区治[ 7 ]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职业发展体系
  依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通过定向招录、“导师制”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实施“以老带新”计划,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升社会工作师持证率,促进队伍职业化发展。
  2、创新多维激励机制
  构建“物质+精神”双轨激励体系,实行“积分制”,推行志愿服务量化兑换,开展“优秀志愿者”“自治之星”等荣誉表彰,增强职业认同感。探索绩效薪酬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3、探索协同育人模式深化校社合作,建立“高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