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3版
儿童友好视角下 社区游戏空间的呈现样态与优化策略研究
种游戏,多功能设施,例如攀爬墙,回转式器械等可以将多种游玩结合在一起,让儿童在同一个空间里玩不同的游戏,这样也可以减少儿童在不同设施之间的移动距离,提高游戏的流畅度。为了使不同儿童群体都能使用,多功能游乐设施在设计上要考虑到安全问题,比如对身体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设计无障碍通过的设施,让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参与游戏,选择安全环保的材料,可以降低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家长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构建自然游乐场域
  在儿童友好型社区游戏空间的设计中,绿化是儿童游戏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将自然元素引入游戏场所不仅能够增强游戏空间的吸引力和多样性,还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因此,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自然元素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对儿童新奇、变幻心理要求的满足。自然元素的引入应遵循“近自然”的原则以自然材料为主导,尽量保留地方原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利用现有的植物、地形等元素,例如可以使用原木平衡木、树桩步道、天然石块攀爬墙等,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改造。游戏空间四周应确保绿化面积不小于50%,场内应种植浓密的乔木和灌木,有一定的遮荫区、草坪和花卉,同时选择一些体态活泼、色彩鲜艳的龙爪槐、山桃、枫树等有特点的树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社区游戏空间设计应强调“互动性”,自然元素与儿童游戏活动相结合,儿童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游戏场可以引入泥土、沙子、岩石、花草、鱼虫等元素,让儿童在攀爬、躲藏、探索中增强与大自然的互动。另外,应重视儿童的“安全性”。在引入自然元素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安全,确保所有使用的材料、植物和设施都无毒且具备防滑或防刺等功能。例如,采用树木屑、橡胶颗粒作为地面缓冲,选择忍冬、紫藤等无刺植物作为遮阴和栖息空间,以防止儿童在游戏时受伤。设计要保证自然空间的可见性,方便监护人查看,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营造自然游乐场域的核心就是“野趣与安全的平衡”,依靠地形,原生材料以及植物的巧妙结合,来引发孩子自发去探究,发挥想象力,东京的“冒险游乐园”运动里,建筑废料被堆砌成非常有可塑性的游戏场所,哥本哈根城市规划师把暴雨管理设施改成戏水乐园,新加坡社区花园保留着可供攀爬的原始陡坡,这些做法显示着,真正的儿童友好空间不能变成消费链条上的点缀品,应当是可接受冒险的生态实验室,是能够激发身体创造力的未完成场所,是能让泥巴、昆虫、野草得以生长的自由领地,所以设计要顾及互动性和安全性,还要融合社区共建和生态教育,让空间成为联系自然、儿童和社群的生机纽带。
  结语
  本文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视角出发,研究社区儿童游戏空间的优化策略。揭示了现存社区游戏空间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最终形成“参与式设计赋权儿童主体”“合理规划社区儿童游戏空间”“提升游乐设施的可玩性”“构建自然游乐场域”四大更新策略,既为社区游戏空间改造提供实践参考,也助力推进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梁杰.社区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2]周雅君,胡福贞.我国城市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框架的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22(3):91-98.
  [3]马明松.城市公园儿童游戏空间特征对游戏活动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3.
  [4]曹洪虎,刘承珊.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景观设计初探[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10):42-45.
  [5]金家胜.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人性化设计浅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35-38.
  作者简介
  刘 洋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