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9版
张謇在通海垦区的生态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至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形成立体交互网,相互扶持,相得益彰。
  同时,他也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纱厂剩下的废弃物棉籽创办了广生榨油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广生油厂的油渣废物创办了大隆皂厂,初步形成了废弃物再利用的生态产业链。通海垦牧公司的成功创办,不仅优化了通海垦区的部分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协调发展,也使昔日的草荡荒滩成为“田田相距,庐庐相望”[8]的新兴棉产区,更是一个生态新农村。
  (四)社会建设:推行自治、加强保障
  当通海垦牧公司稍具规模后,张謇在垦牧乡开展乡村自治实践,把生态建设融入社会建设。他在垦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垦区的生态。他在招佃章程中明文规定“不得攀折树木”,如有攀折树木,甚至故意破坏者,“罚做小工:最重七日,次重五六日,又次三四日,轻则二日,至轻一日。如有儿童践踏树木者,若十二岁以内之童子犯者,罚其家长” [2]。这些护林举措,为通海垦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植树护林社会风尚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謇不仅注重植树护林,还十分重视公园建设。他认[9]为“公园者,人情之囿,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臬也” 。在张謇看来,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的公共场所,更是代表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一个地方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通海垦牧公司公园的样貌已无从得知,其账略记述海复镇“体操散步公园合一所,计银三百元”,其余各堤均建“体操公园一所,计银二百元”[10]。在乡村里建公园,这样的生态理念不可谓不先进。
   张謇在通海垦区生态实践的现实启示
  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在通海垦区实行生态探索的具体生态实践行为,价值意义有多少?如何分析评价其价值意义?应该把它放到“更精准的衡量体系”中去研究讨论,这个“更精准的衡量体系”,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视角下,张謇的通海垦区生态实践给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现实启示。
  ( 一)自然维度:提倡和谐相处,遵循规律、共融共生
  张謇在通海垦区的生态理念是超前的,他一方面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建设,另一方面还保护自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张謇在垦区建设时期,顺应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垦区规划,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兴修水利、打造圩田系统;在人居建设时统筹规划农村居所、兴建集镇,并开展植树造林,建造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场所,创建了宜居生态环境。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维度来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现代化。因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为满足人类发展需要,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物质,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而人类也离不开自然的馈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关系,是生命共同体。所以,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和自然的共融共生。
  (二)系统维度:实施系统治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张謇在通海垦区的生态实践中,展现了他系统治理的精髓,即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他首先明确了垦区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愿景,颁布《通海垦牧公司招佃章程》,规划了《通海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