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两个结合”视域下 陕西乡村文化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文/周轩
  
  作为承载乡村历史记忆、传统智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拥有自身特点与内涵意蕴。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走深走实,可以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文章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入手,分析了陕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 两个结合”视域下提出多方面优化策略,对如何优化和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提出了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整个乡村振兴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能。只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守好农村意识形态主阵地,才能培育文明乡风,帮助农民改善精神风貌、树立发展信心,继而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 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路径,对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有着非凡的思想指引意义。陕西省文化底蕴独特而深厚,从激昂高亢的陕北民歌,到韵味悠长的关中秦腔,再到陕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无一不体现出这片土地文化的丰富与多元。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深入挖掘陕西文化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宝贵的资源,也能为文化建设在陕西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乡村文化是“在乡村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乡村特有的、相[2]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的总称” 。 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乡村精神风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所在,其内涵丰富而深远。首先,是以乡愁为底色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乡村是民族文化的根。传承好乡村文化,留住最美乡愁,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