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4]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青年学生的认知变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教学创新、教学交往、教学研究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力。思政课与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政治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明显,因此,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5 ]花结果。 ” 教师期望塑造何种特质的学生,自身便需率先展现出那种特质。思政课教师只有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传授的知识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一致,才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扎实的理论素养能力。“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 思政课与[4]其它课程的不同体现在涉及内容广、内容变化快、学科交叉性高、教学敏感性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化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4]
卓越的教学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2]工作” , 思政课对于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在教学理念上,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思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需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
灵活的教学交往能力。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实践本质上就是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6]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灵活巧妙的语言,真诚交流、真心付出、真情关爱,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谨的教学研究能力。思政课的独特性在于思想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师唯有以严谨的教学研究能力为支撑,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 [7]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增强自身知识的广度、深度、前沿度,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从思想触动到实践笃行的跃迁。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撑和价值追求,对于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教育家精神之所以能够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因为二者之间在理论认识、价值认同、实践转化层面具有内在逻辑性。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认识逻辑
教育家精神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实践所形成的崇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4]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潮的交流碰撞,青年学生的认知变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教学创新、教学交往、教学研究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力。思政课与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政治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明显,因此,过硬的政治素养能力是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5 ]花结果。 ” 教师期望塑造何种特质的学生,自身便需率先展现出那种特质。思政课教师只有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传授的知识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一致,才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扎实的理论素养能力。“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 思政课与[4]其它课程的不同体现在涉及内容广、内容变化快、学科交叉性高、教学敏感性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化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贯通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4]
卓越的教学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2]工作” , 思政课对于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在教学理念上,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思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需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
灵活的教学交往能力。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实践本质上就是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6]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灵活巧妙的语言,真诚交流、真心付出、真情关爱,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谨的教学研究能力。思政课的独特性在于思想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师唯有以严谨的教学研究能力为支撑,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 [7]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增强自身知识的广度、深度、前沿度,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从思想触动到实践笃行的跃迁。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的精神支撑和价值追求,对于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教育家精神之所以能够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因为二者之间在理论认识、价值认同、实践转化层面具有内在逻辑性。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认识逻辑
教育家精神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实践所形成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