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9版
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
力,确保有效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政府作为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顶层推动者,应提供全方位支撑。首先,加强宣传研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论诠释,做好教育家精神的推广和宣传,筑牢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理论根基。其次,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可制定专门的政策文件,明确教育家精神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为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此外,还需加大对思政教育的资金投入,支持开展与教育家精神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最后,建立动态化成效检验机制,注重加强以教育家精神为导向的成效检验,避免形式主义。
  围绕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学能力发展的系统性需求,学校可构建“三位一体”的支撑机制。首先,建立榜样引领机制。挖掘高校范围内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优秀教师,并在高校范围内全面推广,在强化思政教师对教育精神实体认知的同时,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其次,创新学习平台。打造“时空融合”学习共同体,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线上学习可依托学习强国、线上培训等方式展开,线下可围绕教育家精神开展主题讲座、研学活动以及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最后,优化制度生态。高校要完善思政课教师能力发展的考评机制、管理机制,在职称评审、教学考核、岗位聘任中将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建立相关机制,促进精神传承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
  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意识,构建“认知-情感-行为”三维贯通的实践体系。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思政课教师主体自觉、能动的过程,只有唤醒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意识,才能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首先,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认知,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题研修、座谈会、学术论坛等形式深化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的理论认知,促进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价值认同构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树立成为“大先生”的目标。最后,知行合一转化,思政课教师应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4]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既加强思政课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同时也做到对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实现知行合一。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既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应当着力构建教育家精神与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协同发展机制,真正培育出能够以“大情怀”讲透“大道理”、用“大视野”解答“真问题”、凭“大格局”培育“新传人”的新时代思政课“大先生” 。
  注释
  ①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
  ②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
   参考文献
  [1]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习近平.论教育[M].中央文献出版.2024.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56.
  [4]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人民出版社,2020.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377.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11.
  [8]吴叶林,徐涵,高凌希.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逻辑、功能与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7.
  [9]罗生全.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及塑造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23(10):135-142,151.
  作者简介
  黄 蓉 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为马列主义